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相關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9月6日電 (記者趙竹青)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9月6日,第三屆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FBAS 2023)在京開幕。大會旨在深化大數據在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功能和作用,加強數據創新、挖掘數據價值、深化數字合作、完善數字治理,為加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全球發展倡議貢獻科技力量。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常進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在分析地球系統和人類活動有關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學決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高度重視國際雙多邊、多領域合作??沙掷m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SDG中心)成立以來,在發布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系列報告、向聯合國贈送全球水資源數據產品等方面取得了優異成果,SDG中心研制的衛星測繪成套數據產品成為中國支持非洲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有力舉措之一。同時,對聯合國相關機構、國際組織、各部委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第77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克勒希·喬鮑在視頻致辭中指出,此次論壇聚集了大數據、地球觀測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重視專業知識與相關合作在支持政策制定、投資決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李軍華指出,大數據在加強決策、評估政策有效性和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并強調科技創新合作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驅動力。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夸拉莎·阿卜杜勒·卡里姆在致辭中表示,可持續發展涵蓋了人類健康、地球環境等各方面。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低收入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各方關注和支持,希望各方繼續在可持續發展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國際科學理事會主席皮特·格拉克曼、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科委會聯合主席徐冠華、聯合國糧農組織土地與水資源司司長李利鋒也分別為論壇致辭。
論壇開幕式上,SDG中心發布全球首部城市夜間燈光遙感圖集《SDGSAT-1衛星微光影像圖集》??沙掷m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是SDG中心的首發星,該圖集收錄了該衛星10米分辨率的全球105個國家147個城市夜間燈光數據,充分利用SDGSAT-1對地表進行宏觀、動態、大范圍、多載荷晝夜協同探測的優勢,探索夜間燈光或月光等微光條件下地表環境要素探測的新方法與新途徑,服務SDGs相關領域的研究,填補了全球高分辨率城市夜間遙感圖集的空白。SDG中心同地球觀測組織(GEO)簽訂合作協議,將持續開展數據共享、人才互訪、能力建設等多方面的跨領域合作,共同探索加速推進2030年議程后半程進度方法。
本次論壇主題為“大數據加速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SDG中心主任郭華東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夸拉莎·阿卜杜勒·卡里姆分別作題為“行至中點:數字技術加速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大數據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重回軌道”的主旨報告。
郭華東指出,兩年以來,SDG中心依托中國科學院多學科、體系化優勢,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利用科技創新和大數據應用手段,不斷加強數據基礎設施能力建設、開展可持續發展衛星星座研究、研制并分享多套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數據及信息產品。當前,落實2030年議程的時間已經過半,亟需及時、公開、高質量數據為全球、區域、國家等多層面提供決策支持,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重回正軌。歡迎中外專家學者共同開展SDGs大數據研究,希望論壇成為聯合國科技促進機制合作交流平臺、大數據推進落實全球發展倡議進程及成果交流平臺、前沿科學與技術發展與應用交流研討平臺。
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院主辦,SDG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承辦,得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等支持,地球觀測組織、國際科學理事會數據委員會、聯合國衛星中心、“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國際數字地球學會等作為國際伙伴,32家國際科研院所和大學共同協辦。
論壇為期三天,還將舉辦“可持續發展與數字技術應用示范論壇”“消除SDGs數據和信息鴻溝:青年的責任與行動”“第三屆可持續發展空間觀測論壇”“大數據助力農業糧食系統轉型:可持續自然資源管理視角”“全球可持續發展中期回顧—地球狀況報告”等6場特別分會,24場平行分會,預計將吸引來自全球近50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政府管理人員、企業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利益攸關方500余人共聚北京,共同研討大數據推動和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轉變之路,共享大數據先進技術與資源、共商推動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