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知名股權私募更改公司簡稱,比如“國方資本”更名為“國方創新”、“武岳峰資本”更名為“武岳峰科創”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更改公司簡稱不涉及工商登記變更,但股權私募做出這樣的調整,能夠對外傳遞出引導資本“脫虛向實”的積極信號,進一步凸顯行業支持科技創新的價值。
知名股權私募更改公司簡稱
日前,知名股權私募國方資本在官微發布消息,將公司簡稱更改為“國方創新”。國方創新成立于2017年6月1日,是上海國際集團旗下市場化、專業化股權投資管理平臺,也是上海國資系統響應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科技產業發展重要載體,公司聚焦半導體、數字智能、生物醫藥等三大核心硬科技產業投資。
截至2022年6月末,國方創新憑借產業認知深度與資源鏈接廣度,管理規模超過180億元人民幣,投資42家優質科技企業、52只子基金,參與了華大智造、盛合晶微、商湯科技等知名科技企業的投資,覆蓋底層投資項目接近1000家。
“這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股權私募淡化金融屬性、引導資本‘脫虛向實’的決心。推動科技創新是國家的頂層設計,股權私募在其中大有可為。實際上,有很多股權私募本身就專注科技,這樣的調整也順理成章。”有業內人士分析。
有類似變化股權私募并非國方一家。比如武岳峰資本,這家以新興產業投資見長的股權私募近期將公司簡稱更改為“武岳峰科創”。專注硬科技創新產業的沃賦資本更名為“沃賦創投”。
私募的更名,也和監管的政策和導向有關。2021年1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其中對私募基金公司名稱及經營范圍做出明確規定,要求私募在名稱中標明“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創業投資”字樣,同時對公司經營范圍也提出了全新要求。
盡管上述新規采取“新老劃斷”,對存量私募未做強制要求,但不少知名證券私募還是做出了調整。老牌證券私募拾貝、明毅、保銀等多家知名私募相繼更名,在公司名稱中注明了“私募基金”字樣。
中基協:私募支持科技創新作用凸顯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在此前報告中稱,私募基金穩健發展,為增加直接融資、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私募基金持有股票市值3.26萬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5.1%;持有債券市值5185.47億元,占債券市場總市值的0.4%。新增股權投資8219億元,相當于公開市場股權融資總量的76%、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3%;在投股權項目本金8.05萬億元,同比增長9.5%。創業投資基金新增投資中,前五大投資行業均為戰略新興行業,合計項目數量和本金占比超過70%,半導體投資增長尤為突出。注冊制以來,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私募基金支持率分別為89%、57%、100%。
另據協會最新數據,截至2022年12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3667家,較上月減少16家,環比下降0.07%;管理基金數量145048只,較上月增加2305只,環比增長1.61%;管理基金規模20.03萬億元,較上月增加220.91 億元,環比增長0.11%。
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9023家,較上月增加7家,環比增長0.08%;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4303家,較上月減少18家,環比下降 0.13%;私募資產配置類基金管理人9家,與上月持平;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332家,較上月減少5家,環比下降1.48%。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92604只,存續規模5.56萬億元,環比增長0.04%;存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31525只,存續規模10.94萬億元,環比增長0.06%;存續創業投資基金19353只,存續規模2.83萬億元,環比增長0.59%。
(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