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原文標題:2022年中國鎢產業鏈全景圖鑒:主要應用硬質合金國內高端仍依賴進口「圖」
一、鎢產業鏈
1、鎢產業鏈示意圖
【資料圖】
鎢屬于稀有高熔點金屬,具有高密度、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電導率、高溫強度等性能。世界范圍內,鎢作為一種重要的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是部分國家重要的略金屬,鎢產業鏈各環節都能獨立形成有效需求,市場格局復雜。
鎢產業鏈較長,上游以黑白鎢礦勘探、采選成鎢精礦為主,中游冶煉產品相對較多,主要以APT和氧化鎢路線為核心,包括鎢化工(鎢酸鹽)和鎢鐵等,下游加工產品主要包括、鎢特鋼和鎢粉及其產品,其中鎢硬質合金應用消費占比最高。價值鏈而言,上游鎢礦采選和下游高端硬質合金(特別是高精度、高性能刀具)利潤水平高;冶煉、制粉、中低檔硬質合金及鎢材利潤率較低。
鎢產業鏈示意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產業鏈整體主要產品概述
鎢制品按照其冶煉及加工程度主要包括仲鎢酸銨(APT)、氧化鎢、鎢粉、碳化鎢粉、鎢硬質合金等產品,其中鎢硬質合金具有超高硬度和優異的耐磨性,可用于制造各種切削工具、刀具、鉆具和耐磨零部件。流程來看,鎢礦石經粗碎、重力選礦及精選后得到鎢精礦;再通過堿壓煮、離子交換、蒸發結晶等技術可得到純度高、晶粒品種齊全的仲鎢酸銨結晶體;仲鎢酸銨煅燒可得黃、藍、紫等各色氧化鎢;接下來可采用氫還原法制取鎢粉、碳化法制取碳化鎢粉;最后采用模壓工藝和擠壓工藝制備硬質合金。
鎢產業鏈主要產品工藝與用途介紹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技術結構
就我國整體鎢產業鏈技術現狀而言,上游國內整體占據世界領先水平,當前主要發展來源于設備帶動生產效率提升;中游冶煉國內相關成熟,鎢粉整體國際競爭力持續走高;下游產品種類較多,硬質合金、鎢特鋼和鎢材占據主要產品份額。從整體產業鏈來看,我國鎢制品企業呈現“多、小、散”分布,中低端產能過剩較為嚴重,深加工產品質量與價格都較國外相差甚遠,而高性能、高精度的高檔硬質合金仍依賴國外進口,“生產以中低端冶煉為主,進口以高端應用為主” 矛盾依然存在。
鎢產業鏈技術要求及基本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產業鏈上游
1、全球儲采現狀
中國是全球金屬鎢最大的儲備國、開采國和出口國。鎢屬于稀有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約為0.001%,儲量而言,根據數據,2021年全球鎢儲量為370萬噸,我國的鎢資源豐富,鎢儲量及礦山鎢產量世界第一,儲量為190萬噸,占比達到51.4%。
2021年全球鎢儲量分布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USGS,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全球已發現的鎢礦物和含鎢礦物有20余種,具有經濟開采價值的只有黑鎢礦和白鎢礦。產量而言,根據數據,2021年全球鎢精礦產量7.9萬噸,同比增長0.77%,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其中我國產量6.6萬噸,占比達到83.5%。
2021年全球鎢產量分布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USGS,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中國鎢礦勘探情況
就全球鎢資源來源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新產鎢原礦,占總供給的76%,其中約66%進入最終的鎢產品,另有約10%成為生產過程中的廢料(鎢及鎢合金材的加工殘料,如燒結棒端料、碳化鎢車間地面垃圾、磨削廢渣、金屬鱗皮和切削碎片等)用于重新生產;二是最終鎢產品的廢舊物(如廢舊硬質合金刀具和廢催化劑等)的回收再利用,占比約24%。
全球鎢資源來源結構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就我國鎢礦當前勘探投入資金和整體工作量來看,鎢資源作為重要稀有金屬材料,在國防領域具備戰略意義的同時也是部分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原材料,國內整體勘探重視程度較高,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鎢礦投入資金在1-2億元左右,隨著相關設備領域推進帶動效率提升,同資金投入水平下整體鉆探工提升明顯。
2017-2021年中國鎢礦勘探資金投入及工作量
資料來源:自然資源部,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鎢幾乎普遍在各類巖石中都有,但基本含量皆較低,只有通過有關地質作用加以富集才能形成礦床作為商品礦石開采,目前全球僅黑白鎢礦可利用。從國內礦石類型來看,數據顯示,我國鎢礦類型以白鎢礦為主,黑鎢礦和黑白混合鎢礦為輔,占比分別為69%、22%和9%。
中國鎢礦細分類型占比結構
資料來源:中國鎢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鎢礦細分地區來看,江西以黑鎢精礦為主,其黑鎢資源占全國黑鎢資源總量的4成以上,湖南以白鎢精礦為主,河南主要是鉬礦的副產品。主要鎢礦區有湖南柿竹園、川口等鎢礦,江西大湖塘、朱溪、香爐山等幾處鎢礦,廣東蓮花山鎢礦,福建行洛坑鎢礦,甘肅塔兒溝鎢礦,河南三道莊鋁鎢礦等。
中國主要特大型鎢礦基本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地質科學院,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3、中國鎢礦儲量
就我國鎢礦儲量規模而言,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鎢礦儲量國,占比超一半。近年來隨著國家持續投入資金和整體勘探效率提升,儲量提升明顯。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鎢礦儲量(折合純三氧化鎢)為222.49萬噸,2021年達295.16萬噸,同比2020年增長32.66%。近年來國內持續發現大型鎢礦,為我國鎢產業鏈穩步發展打下資源基礎。
2020-2021年中國鎢礦儲量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自然資源部,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我國鎢礦資源儲量分布來看,江西、湖南、河南是我國鎢礦儲量前三地區,數據顯示,2021年分別儲量為169.8萬噸、56.44萬噸和10.56萬噸,綜合占比83.5%。目前國內鎢產業鏈覆蓋完整,包括鎢礦資源開發、冶煉、產品深加工等環節,前端和中端具有明顯優勢,受上游鎢礦分布影響,中下游企業基本集中江西和湖南等地。
2021年中國鎢礦儲量細分省市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自然資源部,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4、產量
中國鎢精礦儲采比由2008年的14.6年提升至2021年的22.16年,略低于全球27.1年的水平,雖然過度開采導致資源消耗速度快,但國內發現大湖塘鎢礦和朱溪鎢礦區等大型礦區帶動儲量提升明顯,疊加相關鎢精礦政策持續趨嚴(2016年發布《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將鎢列入戰略性礦產目錄,并對我國鎢精礦開采實行配額制),儲采比有所提升。
2015-2022年中國鎢礦開采總量指標變動
注:鎢精礦(三氧化鎢65%)
資料來源:自然資源部,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鎢精礦總共經歷了三次大的起伏,一次是2005年受中國鎢礦出口明顯下降影響,鎢精礦價格暴增,供需持續平衡下價格回暖,第二次是2009年供需偏緊背景下價格持續增長,第三次是2017年隨著國內鎢礦開采配額影響鎢礦供給,價格大幅度增長,但隨著國內中小企業違規開采影響,整體市場供給帶動價格回落,2020年以來監管趨嚴整體國內供給下降價格穩步增長。
2004-2022年11月中國鎢精礦價格走勢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就我國鎢礦產量而言,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鎢礦產量國,占比超八成。國土資源部向全國下達鎢精礦開采的“總量控制指標”,鎢精礦整體開采受到限制,鎢礦產量整體表現為下降趨勢。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鎢礦產量為13.32萬噸,同比2020年下降3.9%,雖然整體鎢精礦產量下降明顯,但相較配額仍超出2萬噸以上。
2015-2021年中國鎢精礦產量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2年整體鎢精礦整體供需現狀來看,整體產量和開工率自4月份開始以來整體持續下降,主要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整體來看,開工率穩定在65%-80%左右,月均產量在9000-12000萬噸,進口量同樣影響較大,3月以來進口都在350噸以下,出口僅1月份進口19噸。
2022年1-8月中國鎢精礦供需變動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5、進出口
雖然國內整體鎢礦產量占比全球八成以上,但整體鎢產業規模仍集中在上游采選和中游冶煉領域,加之國內配額限制,整體鎢礦進口水平較高,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鎢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為5802.65噸,同比2022年增長82.13%,2022年1-10月進口4875.8噸;2020年與2021年我國無鎢礦砂及其精礦出口,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鎢礦恢復出口,出口量為19噸。
2015-2022年10月中國鎢礦砂及精礦進出口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細分區域來看,目前國內鎢礦進口主要來源于緬甸、玻利維亞、西班牙、越南、盧旺達和俄羅斯等國。數據顯示,我國鎢礦進口源地中,緬甸、玻利維亞和西班牙三地占比總和超6成,其中緬甸占比最高,約35.3%,玻利維亞和西班牙分別占比13.2%和12.1%,整體進口來源相對集中,出口整體鎢礦規模較小,主要中游冶煉產品為主。
2021年中國鎢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主要來源地占比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冶煉產品
1、APT和氧化鎢
2017-2021年中國仲鎢酸銨產量波動變化,主要是由于部分產能退出,同時技改擴能增加了部分新產能。2021年中國仲鎢酸銨產量至11.5萬噸,2022年1-8月中國APT生產量87333噸,其中8月產量10810噸,環比增長4.55%,同比下降0.69%,雖有檢修情況,實際產量仍超預期。進出口2017-2021年中國仲鎢酸銨的進口量波動上升。
2019-2022年10月中國APT產量和進出口變動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公開資料整理
氧化鎢作為APT的加工產品,整體價格相較APT產品略高,整體供給和利潤水平受APT影響較大,2020年以來受終端上游鎢礦整體供給下降影響,整體價格持續提升截止2022年11月初增長趨緩。進出口變動情況而言,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三氧化鎢進出口量分別為105.3噸和5577.9噸。
2004-2022年11月中國APT和氧化鎢價格走勢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鎢鐵
就我國鎢鐵整體現狀而言,我國鎢鐵產能規模較大,鎢鐵進出口以出口為主,進口數量極小,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我國鎢鐵進口都在10噸以下,2017-2021年出口量穩定在1500-3000噸之間,近年來受整體鎢資源供給下降影響,鎢鐵出口量下降明顯,2020年疊加疫情影響達到近年來最低值1503.58萬噸,2021年疫情基本結束回暖明顯,2022年1-10月出口1859.65噸。
價格變動來看,鎢鐵價格同樣受整體鎢礦價格影響較大,波動情況與鎢礦價格基本相同,但價格對比鎢礦提提升約8萬元/噸,略高于APT,略低于APT產品氧化鎢。
2017-2022年10月中國鎢鐵進出口量變動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公開資料整理
2004-2022年11月中國鎢鐵價格走勢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鎢酸鹽
就我國鎢化工產品來看,目前主要產品以鎢酸鈉和鎢酸鈣等鎢酸鹽為主,國內整體產能水平較低,進口量較高。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鎢酸鹽(包括鎢酸鈉、鎢酸鈣及其他鎢酸鹽)進口量為1126.1噸,對比2020年下降明顯,主要受鎢酸鈣進口大幅度下降影響,整體鎢酸鈉進口量仍表現為持續增長趨勢,其他鎢酸鹽整體進出口規模較小,基本維持在2噸左右及以下。
2022年來看,1-10月數據來看,進出口量分別為1304噸和73.2噸,鎢酸鈉進口量持續增長,鎢酸鈣進口持續下行。
2017-2022年10月中國鎢酸鹽進出口量變動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2022年10月中國鎢酸鹽細分產品進出口量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端
鎢產業整體下游應用廣泛,主要包括硬質合金、鎢特鋼、鎢材和鎢化工等多種領域。
下游占比來看,硬質合金具備優良性質是當前鎢產業終端應用主要產品,占比近6成,鎢材占比第二,為19.4%,鎢特鋼應用規模位列第三,占比17.5%左右,鎢化工因整體應用以催化劑為主,占比最低。鎢以其高熔點、高比重、高硬度的特點,廣泛應用于機械加工、冶金、采礦行業、電子電訊、建筑工業、兵器工業、航天航空等領域。因其主要應用于工業領域,鎢的消費變化可以作為表征全球宏觀經濟變化指標。
硬質合金具備超高硬度和優質的耐磨性,用于制造各種切削工具、刀具、鉆具和耐磨零部件,被譽為“工業的牙齒”,被廣泛應用于航天、原子能、船舶、汽車工業、電氣工業、電子工業、化學工業等重要領域。
2021年中國鎢產業消費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安泰科,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1、鎢粉
純鎢粉含量一般在99.9%以上,既可碳化制備硬質合金的原料碳化鎢粉,也可制成各類別鎢材,或與其他金屬粉末混合制造各種鎢合金,目前國內鎢粉整體產量持續增長,出口量持續增長,進口量持續下降趨勢。
2017年以來,受整體下游應用產品硬質合金等需求持續提升帶動,我國鎢粉產量從5.02萬噸提升至2021年的8.17萬噸。2022年來看,1-8月國內鎢粉產量約5.41萬噸,主要受供給受限和整體鎢礦開工率下降影響導致,預計整體產量將維持2021年水平。其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四川地區因限電影響當地粉末企業開工率降低所致。
2017-2022年1-8月中國鎢粉產量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進口量變動來看,我國鎢粉進口自2017年經歷一年的小幅度上升后持續下降,截止2021年出口量僅為75.2噸,主要受國內自主生產能力持續提升影響。出口量變動來看,2017年以來我國鎢粉整體表現為穩步增長趨勢,截止2021年出口量為1945.23噸,預計2022年將達新高。
2017-2022年10月中國鎢粉進出口變動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鎢材
以鎢材中主要組成鎢絲進出口來看,受國內整體技術水平上升和供需關系變動影響2017年國鎢絲整體進口量持續下降,2021年僅為9.9噸,2022年1-10月6.5噸。出口來看,整體鎢絲出口近年來呈現小幅度下降趨勢,2021年有所回升,為320.53噸。
2017-2022年10月中國鎢絲進出口變動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鎢條價格變動情況來看,整體價格受鎢礦供給影響較大,但因整體產業中間品較多,價格存在滯后性疊加疫情影響需求,當前價格增速略低于鎢條價格增速。
隨整體價格增速不及鎢礦,但整體價格相較鎢礦提升1.5倍。
2006-2022年11月中國鎢條價格走勢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碳化鎢
產量來看,2021年我國碳化鎢產量為5.5萬噸左右,同比增長超30%,2022年1-8月產量為4.18萬噸。
進出口來看,我國碳化鎢進口量較少,2021年我國碳化鎢進口量為81.43噸,出口量為5691.02噸,2022年1-10月進口95.41噸,出口量為4792.73噸。
2017-2022年10月中國碳化鎢進出口變動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碳化鎢近期價格變動情況來看,整體價格受鎢礦供給影響較大,2020年以來受國內疫情疊加政策趨嚴影響,整體鎢礦供給下降明顯,碳化鎢原料供給持續偏緊,帶動碳化鎢市場價格持續提升,截止2022年11月中旬,我國碳化鎢價格供需基本達新平衡,價格逐步呈現回落趨勢。
2021-2022年11月中國碳化鎢價格走勢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4、硬質合金
硬質合金與高速鋼相比,具有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紅硬性;與陶瓷和超硬材料相比,具有較高的韌性,使其廣泛運用于機械、模具軍工等領域。
目前鈷粉作為粉末冶金中的粘結劑能保證硬質合金有一定的韌性,雖然整體鈷粉價格較高,但整體應用較少導致整體成本較低。
硬質合金主要原料基本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碳化鎢和鈷粉是硬質合金刀具最主要的原材料。碳化鎢和鈷粉是生產硬質合金的主要原材料。碳化鎢充當硬質相,占原料成本比例75%以上,以質量計算的用量占原料的85%以上;鈷粉充當粘結劑,占原料質量和成本比例10%左右;鉭鈮固溶體是CVD涂層刀片的原材料。
2020年中國硬質合金刀片成本結構占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硬質合金由粘結金屬和難熔金屬的硬質化合物通過粉末冶金工藝制成,隨著硬質合金整體技術和工藝持續發展,疊加硬質合金需求持續增長,近年來我國硬質合金行業需求整體呈增長態勢,產量從2010年的3.38萬噸增長至2021年的5.1萬噸,CAGR為10.83%;其中2019年因下游需求疲軟,硬質合金企業經營壓力大,產量下滑。
2010-2021年中國硬質合金產量變動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鎢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硬質合金具有高硬度、高強高韌、耐熱、耐腐蝕及耐磨等優良性能,因而可生產釬片、球齒等,用于制作鑿巖釬頭、潛孔鉆頭等,適用于礦山采掘、石油鉆探、建筑工程等領域;硬質合金也被廣泛用作刀具材料,制作銑刀、車刀等,可用于切削有色金屬、玻璃、鑄鐵、石材、鋼材等。
中國硬質合金終端下游結構占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原文標題:2022年中國鎢產業鏈全景圖鑒:主要應用硬質合金國內高端仍依賴進口「圖」
華經產業研究院對中國鎢行業發展現狀、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競爭格局及重點企業等進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并運用多種數據分析技術,對行業發展趨勢進行預測,以便企業能及時搶占市場先機;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華經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國鎢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