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原標題:黑龍江漠河破54年來最冷紀錄 民警講述:外出時手機放兜里半小時就凍關機)
北京青年報消息,1月20日中國進入了大寒節氣,據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主辦的中國天氣網當日發布的信息顯示,當日7時48分,黑龍江漠河氣溫降至-50℃,上次當地出現如此低溫還要追溯到1969年。
(資料圖)
中國天氣網稱,未來兩天漠河不排除再次挑戰極端低溫的可能性。此外,除了漠河外,當日全國還有至少10地最低氣溫降至-40℃以下。
黑龍江漠河破54年來最冷紀錄
漠河民警:充滿電的手機在室外放兜里半小時就被凍到關機
“平時零下30攝氏度的時候,我們出門一般只會說‘冷啊’,今天大家出門就都改說‘真冷啊’,甚至用我們東北話說,感覺‘骨頭都凍酥了’。”
1月20日,漠河市公安局政工監督室副主任薛長義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當天他外出時,手機已經充滿了電,但哪怕外出后手機一直放在兜里,過了大概半小時,手機就因為電池低溫下喪失活性,導致關機了,“相機也是這樣,充滿電的新相機,拍五六張照片,就顯示沒有電了。拿回房間里暖和一小時,就又變成滿電狀態了。”
“這么冷的天氣非常少見”,薛長義表示,當天民警們還拿著專用的水銀氣溫儀,想測試一下外面的天氣,“氣溫儀一放出來,就見水銀立馬縮下去了,一下就到了零下50度的位置。”
在這樣的環境下,保暖就顯得特別重要,當地執勤民警向北青報記者表示,他今天外出工作時,上身先穿了一件衛衣,外面套上羊毛衫,最外面再穿上警用大衣,下半身則是穿上線褲后,再套上自家做的裝了七八兩純棉花的厚棉褲,腳上除了穿上里面有毛的棉鞋,還要在鞋里放上發熱貼,“這衣服平時都是很保暖的,但今天到外面過一會兒也覺得要凍透了。”
最難的是頭部的保暖,這名民警說,除了警用大帽子之外,民警們還會戴上專門的保暖面罩,“如果不戴這個面罩,過一小會兒整個臉就要凍傷了。”
資料圖
“春節快到了,越是老百姓過年休息的時候,民警越需要堅守崗位,守護大家的平安。”該民警表示,在極寒天氣下,執勤時也需要保護好自己,防止凍傷,為此他所在的公安局安排民警加快了換班的頻次,“以往民警可能在外值守一兩個小時換一班,但今天太冷了,我們的民警組隊外出執勤時,一個人在外值守10分鐘左右就換班,回到巡邏車上或崗亭里取取暖,這樣交替執勤,確保自身安全的同時守護群眾的平安。”
“漠河的北極村景區是冬季的知名景點,游客們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民警表示,對于一些南方來的游客來說,往往不熟悉漠河的氣候,保暖工作可能做不到位,“有些游客會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覺得穿得足夠多了,可在民警們看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見到這些游客,就會建議他們再多穿一些,確保保暖,不要被凍傷。”
薛長義介紹,在這樣寒冷的天氣中,喝口熱水都是難題,“交警執勤的時候好一點,熱水灌進保溫杯里,放在車上能保溫久一些。但像森保大隊的民警,常常要進山巡邏,哪怕熱水裝在保溫杯里,過一個多小時水也就冷了,再等一會兒水都變成冰了。有時候民警口渴得厲害,抓些雪放嘴里融化掉,就當作喝水了。”
不過薛長義表示,雖然天氣寒冷,但民警們還是堅守在崗位上,“穿上了警服,大家都明白自己的職責,守護大家,讓群眾過一個好年,我們的付出就都是值得的。”
漠河居民:以往的保暖裝備扛不住了 沒事盡量不出門
不少漠河市民也對此次極寒天氣感受頗深,從小在漠河市西林吉鎮長大的王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我們現在上身就貼身穿保暖衣、羊絨衫、毛衣這些,外面再套個從頭包到腳的羽絨服。頭上帽子、耳罩、口罩,每一樣都必不可少,要不然出門眉毛都能結冰。然后一定要穿厚棉褲,大概能有3斤重的樣子,再蹬上雪地靴,套上這些裝備才敢出門。”王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往年的最低氣溫大概都是零下40攝氏度左右,今年突然就變得格外冷。“裝備還是這些裝備,只不過出門就感覺有點扛不住了。只要是裸露在空氣中的皮膚都會凍得發疼,所以我們沒事的話盡量不出門。”
在漠河長大、到哈爾濱讀大學的姚同學說,她在哈爾濱時穿的是最薄的棉褲,一回家立馬就換上了最厚的棉褲,“今年好像就是冷一些,感覺到處都是霧蒙蒙的,也不是霾,就是似乎空氣里的水汽都凍成了冰,成了一層‘白煙’一樣。前幾天我和同學出去玩了一趟,走不了幾分鐘,露出來的頭發和眉毛都結上了冰。”
1月20日,冰霧籠罩下的漠河市
根據中國天氣網發布的數據,大興安嶺地區的最低氣溫也在全國名列前十,大興安嶺呼瑪縣居民葉先生說,“平時屋里有暖氣,室溫能達到25、26度,我在屋里穿短袖”,葉先生說,出門就沒那么幸福了,“昨天我去外面了,當時我穿了能找到的最厚的羽絨服和棉褲,但是出門后,還是凍得仿佛沒穿衣服一樣。”
而且每件房屋都會有供暖系統,類似壁爐,需要不停得燒柴才能將室內溫度維持在20度以上,因為周圍森林資源豐富,所以他們也不必為柴火發愁。
在當地,你幾乎不會看到汽車的身影,因為不管什么樣的汽車,在當地肯定都不能發動,所以你會看到馴鹿拉著拖車出行,在奧伊米亞康看到的馴鹿不一定都是圣誕老人來了哦。
來源:太空記
漠河北極村內酒店:游客都是來找雪的 沒有因天冷退訂情況
漠河北極村景區內一家酒店的老板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沒有游客因為極寒天氣退房,他表示:“沒有人因為太冷退房,游客都是來找冷、找雪的,不存在因為天氣冷而退訂的情況。”
該酒店老板表示,不少游客選擇自駕來北極村旅游,道路上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清理積雪,因此寒冷的天氣不會影響到游客出行。
從事旅游業的王先生表示,目前來漠河旅游的游客不少。他提醒游客說,在這樣的天氣下,露在外面的皮膚過幾分鐘就難以忍受了,“冰箱冷凍到零下10多度,人就感覺很冷了,可以想象零下50度得是什么樣子,因此旅游時身上所有的皮膚都要做好保暖,就露兩個眼睛就可以了。”王先生說,在這種天氣下衣服一定不能透風,鞋子最好也要穿大一碼的,“如果鞋小也凍腳,寬敞一點兒好,給鞋里放上棉墊會感覺暖和一些。”
相關推薦
零下71℃!比北極還冷的地方,當地人是怎么生活的?
我們大部分人所知的人類能夠生活的最低氣溫應該是我國東北部的寒極漠河市了吧,這里的最低氣溫可以達到將近零下40攝氏度左右。
但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地方比我國最冷的漠河縣還要冷上將近30度,這就是位于俄羅斯北西伯利亞平原的一個村莊,奧伊米亞康。
為什么奧伊米亞康氣溫這么低?
這座村莊如此之冷和它的地理位置是脫不了干系的,村莊位于北極圈附近,常年受到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使得全年的氣溫寒冷。而且該地的地形呈盆地狀,沉重的冷空氣一旦沉入其中就很難再出來,這也進一步加重了當地的嚴寒。
令人震驚的是,該地在冬季甚至比北極圈內還要寒冷,這是因為該地地處內陸,遠離海洋,一旦氣溫下降,周圍的環境就會迅速凝固,這就會使得當地迅速降溫,而在北極圈內,由于海洋面積廣闊,在凝固時,海水會放出熱量,而充沛的海水就能放出足夠的熱量,這就使得北極圈的溫度會略高于當地。
奧伊米亞康低氣溫屢刷紀錄
據俄羅斯氣象局的統計,奧伊米亞康冬季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71攝氏度,而且近幾年還在不停地刷新這一最低紀錄,夏季的平均氣溫也只有不到15攝氏度,而且在夏季該地的晝夜溫差也十分巨大,雖然夏季白天的氣溫有十幾度,但是晚上的氣溫就能降到零下。
晝夜溫差能夠達到30多度,而冬夏兩季的最大溫差則可以達到80多攝氏度。如果有機會去當地旅游,即使在炎炎夏日,也要帶好羽絨服和棉大衣才行。
在這里,由于常年的低溫狀態,很多在我們居住地能夠正常使用的電子設備也很難在室外使用,因為過低的氣溫會嚴重影響電子設備的電池,使用時間也會大大降低。
甚至在寒冬季節,汽車的行駛也會受到影響,汽油的凝固點是零下60攝氏度,一旦氣溫降到零下六十度以下,汽車便再也不能發動,就算氣溫沒有低過凝固點,低溫也會影響汽油的揮發性,讓人們很難點著火,或者一旦停下就會熄火。
低溫導致的有趣現象
除了這些現象外,你還能看到很多有趣的現象。
在當地,幾乎家家都不會有冰箱,因為冰箱內部溫度甚至還沒有外面的環境低,當地人存儲食物的方法也是十分的粗暴簡單,就在地上圍建一個小冰窖,把食物放在里面就能夠長期地保存下去。
由于極寒的天氣,奧伊米亞康人是不可能像我們一樣種植水稻或者各種經濟作物的,他們主要是依靠畜牧業和漁業來維系生活。所以每戶人家吃得最多的食物就是鹿肉和魚肉以及一些馬肉,因為自身無法種植蔬菜,所以要想吃到蔬菜,就需要靠進口才能滿足需求。
在極寒的冬季,水管會被完全凍上,要想在第一時間用上熱水,就需要從這些溫泉里面把熱水運回家,因此這些溫泉也是當地人的生命之泉。
當地人居住的房屋也很有意思,他們的房屋大多都是用樹樁支撐離開地面的,這是因為當地的土都是堅實的凍土,只有離開地面一米以上,房屋才能起到保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