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正月初一,廣州北京路商圈的食肆客人滿座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巍 劉穎穎 攝
線下,熙攘的人群成為消費復蘇的強大動力;線上,各個電商平臺競相發力大賣特賣
【資料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沈釗
今年的春節消費市場,堪稱3年來最“溫暖”的一年。春節期間,煙火氣息逐漸濃厚的線下商超、穿梭不停的交通物流,都顯示著春節消費市場的活力。記者近日從多個電商平臺獲悉,品類多樣的年貨在今年備受消費者追捧,帶動春節消費市場持續增長。
春節商品含“兔”量爆表
線下,年貨市場里掛滿紅燈籠、中國結、窗花等,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線上,商超、百貨店、文具店等實體店紛紛上架新年飾品,通過即時零售等方式讓消費者裝扮紅火新年。
柔軟可愛的兔子公仔、充滿年味的兔年剪紙和“福”字、栩栩如生的兔子花燈……進入農歷臘月后,各地商超、小商品市場年貨消費逐漸升溫,含有“兔”元素的玩偶、春聯、飾品等成了年貨市場的熱銷商品。
“受疫情影響,年貨飾品銷售去年12月底才啟動,比往年晚了一個多月,但銷售總量不降反增,單日銷售額是往年的兩三倍。”廣東一商城經營飾品的商戶說,近期含“兔”元素的裝飾品賣得都很好。
零售平臺美團的數據顯示,臘八節以來,平臺的春節飾品銷量持續增長,比去年同期增長131%。特別是1月14日農歷小年以來,含有兔元素的各類新年飾品訂單量攀升更加迅速,訂單量同比增長達到477%;新潮卡通兔紅包、折疊立體紅包、燙金生肖紅包等外賣銷量同比增長超過500%,春聯訂單量同比上漲了17倍。
唯品會的數據也印證了春節消費周期中國潮的興旺:帶有新年、生肖、中國紅元素的服飾成為“90后”“95后”過年的必備。運動衛衣銷量同比增長89%,親子衛衣銷量同比翻倍。
人未動,舌尖已翻山越嶺
春節前,“返鄉人”早已按捺不住激動心情,提前往老家“投喂”年貨來表達思念。淘寶天貓數據顯示,異地年貨成交保持同比正增長;菜鳥直送數據也顯示,今年春節期間預計處理單量同比增加30%,單量會進一步攀升,包裹主要都是酒水和年貨禮盒。
按城市來看,東莞、廣州、上海、深圳的打工人最喜歡往老家“投喂”年貨。廣東普寧、浙江義烏、江蘇昆山、福建晉江成為被異地“投喂”年貨金額最高的“四大縣域”,“年貨先到我后到”成為久違的年俗。
值得一提的是,食品依然是年貨消費的主角。此前京東發布的《2023年貨消費報告》顯示,年貨節開啟以來,豬牛羊肉、水果、休閑食品等節慶食材的消費都出現了明顯增長。豬牛羊肉成交額同比增長73%,水果、禽肉蛋品成交額同比增長都超過了45%。
而淘寶數據則顯示,食補預制菜搜索量同比增長3.4倍。從內蒙古的帶骨羊肉,到廣東的豬肚靚湯,人未動,舌尖已翻山越嶺。
業內專家預計,“煙火氣”將是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征。在線下,商超、文旅、餐飲等消費場景迅速恢復,熙攘的人群成為消費復蘇的強大動力。在線上,各個電商平臺依靠穩定的供應鏈、多樣化的促銷活動,助推消費市場快速回暖,拉動春節消費市場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