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梁銀妍湯立斌)春節前夕,兩家外資機構“踩點”拿到證監會批文,其中,上投摩根基金外資控股變更,摩根資產管理控股公司將全資控股;渣打證券設立,成為首家新設外商獨資證券公司。
與此同時,北向資金“高歌猛進”,截至記者發稿,今日北向資金凈流入已超50億元,今年累計凈買入金額已超千億元。此外,多家外資投下“信任票”,上調中國2023年預期。
(相關資料圖)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資產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主要在于政策放開、長期投資價值、中國市場特殊性等方面。未來隨著經濟復蘇前景更加明顯,金融行業“引進來”和“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中國資本市場也會迎來更多“真金白銀”,推動市場加速回暖,并給世界經濟注入更多動能。
開年新增2家外商獨資公募
證監會官網昨日的消息顯示,摩根資產管理控股公司受讓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5億元出資(占注冊資本比例100%)獲得證監會批準,核準摩根資產管理控股公司成為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股東,摩根大通公司成為后者實際控制人。
此次上投摩根基金獲批后,境內外商獨資基金管理公司將增至6家,上投摩根基金也成為第二家合資轉外資控股獲批的公募基金。
此前一周,證監會官網發布《關于核準設立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的批復》,正式核準設立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施羅德基金”)。施羅德基金成為2023年首家獲批的外資公募基金,也是繼貝萊德基金、路博邁基金、泰達宏利基金、富達基金之后的第五家外資獨資公募基金。
去年12月,業內首家合資轉外資控股的公募基金“花落”泰達宏利基金,宏利投資管理(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受讓天津市泰達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51%股份,成為泰達宏利基金主要股東,宏利金融有限公司成為泰達宏利基金實際控制人。
目前,仍有多家公募基金在排隊申請,范達基金、聯博基金等多家外資機構已提交公募牌照申請。隨著我國公募行業“引進來”和“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包容開放、多元競爭、雙向開放的市場格局正在形成。
中金公司認為,短期內行業競爭將加劇,外資在跨境投資、技術運用、多樣化產品和策略、激勵機制、管理模式等更為成熟領先,但在本土市場的渠道建設、人才儲備、市場環境適應等不具備先發優勢,外資加速入局或進一步帶來“鯰魚效應”。
渣打證券成為首家新設外商獨資證券公司
外資券商也在持續擴容。據證監會昨日發布的消息,渣打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渣打證券”)獲批準設立,成為首家新設的外商獨資證券公司。該公司注冊地為北京市,注冊資本人民幣10.5億元,業務范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自營、證券承銷、證券資產管理(限于從事資產證券化業務)。
除了渣打證券外,此前已有2家由外商參股變更為外商獨資的證券公司,包括高盛高華證券、摩根大通證券。截至目前,外資控股券商已達10家,除上述3家外,還包括瑞銀證券、瑞信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星展證券、大和證券(中國)、匯豐前海證券,以及野村東方國際證券。
進入2023年,外資券商隊伍有望不斷擴容。目前,包括花旗證券、法巴證券、青島意才證券等多家外資券商的設立申請處于審批階段。
業內人士認為,外資券商進入中國市場后,不會帶來嚴重的同質化競爭,相反能夠促進證券行業呈現差異化的競爭格局。同時,國際金融機構在技術應用、人才培養、風險控制等方面更為成熟,外資券商隊伍擴容有助于推動中資券商與國際接軌,創造出新的發展機遇。
大同證券策略分析師閆曉偉表示,隨著外資在華業務開展腳步不斷加大,在“鯰魚效應”下,或將推動中資券商增強自身業務發展。
今年北向資金流入超千億元外資上調中國2023年預期
近期,北向資金開啟“買買買”模式,提振了市場信心。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月19日,北向資金已連續12個交易日凈流入,今年以來累計凈買入額達1032.74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凈買入額,并超過2021年12月份的單月歷史高點889.92億元。
從加倉行業來看,食品飲料、非銀金融、電力設備等備受外資青睞,主要增持寧德時代、中國平安、貴州茅臺、五糧液等A股核心資產。
外資機構也紛紛上調中國2023年預期。比如,高盛將MSCI中國指數12個月目標從70點上調至80點。摩根士丹利維持增配MSCI中國指數,并將2023年底MSCI中國指數目標上調至80點。去年12月,摩根士丹利將中國股票評級從平配上調至增配,并將MSCI中國指數2023年末目標位從59點上調至70點。
中金公司認為,對2023年A股市場持中性偏積極看法,去年底至今年一季度市場可能有階段性機會。考慮到展望中對美聯儲加息節奏放緩、中國增長企穩改善的判斷正在逐步兌現,以及在中國龍頭公司依然具備較好基本面和中長期估值吸引力背景下,中金預計2023年海外資金全年凈流入A股規模可能相比2022年有所改善,預計全年可能在3000億元至4000億元左右。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認為,中國資產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主要在于政策放開、長期投資價值、中國市場特殊性等方面。首先,我國監管政策對境外金融機構及投資者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政策紅利;其次,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正轉向高質量發展,蘊藏著大量投資機會;再次,中國市場流動性好、容量大,兼具發達市場的質量及新興市場的增長潛力,具有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