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剛剛過去的6月,在中國車市進一步回暖的大背景下,日系三大品牌卻集體遭遇滑鐵盧。豐田汽車7月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豐田在中國市場新車銷量為17.45萬輛,同比下降12.8%,這是該公司三個月來首次出現銷量負增長。
對于不佳的銷量表現,豐田方面解釋稱,去年6月中國出臺汽車購置稅減免措施提高了銷量,同期的較高基數使得此次數據下滑。
相比于豐田,本田和日產的表現更為糟糕。本田中國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在華終端汽車銷量為11.31萬輛,同比下降19.8%;日產6月在華銷售新車6.91萬輛,同比大跌28.0%。
(資料圖)
6月的銷量下滑只是日本三大汽車制造商在今年上半年在華展露疲態的縮影。1至6月,豐田售出87.94萬輛,同比下降2.8%;本田售出52.97萬輛,同比下降22%;日產則售出35.85萬輛,同比下降24.4%。
其實從去年開始,這三大汽車制造商在中國市場已經開始告別黃金時代。豐田出現了10年來在華銷量首次同比下滑的現象,本田在華終端汽車銷量同比下滑12.1%,而日產的同比跌幅更是擴大到22.1%。
2022年,整個日系車陣營在華銷量為409.2萬輛,同比下降10.3%。日系車在華的市場份額也隨之進一步縮減,2022年跌破20%。
日系車銷量下滑與中國車市整體走勢有關。在新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下,國內燃油車市場份額急劇萎縮,自主品牌不斷推出新能源車型搶占燃油車市場,以燃油車為基本盤的日系車銷量自然會受影響。
日系車的受眾群體往往最看重產品耐用性,但在新能源時代,消費環境已經悄悄發生改變,購車的主力群體逐漸年輕化。艾睿鉑的報告指出,相較傳統品牌受眾所看重的動力表現、噪音控制,中國的用車群體更看重汽車的智能化與科技感。從這個角度看,日系產品相對守成,國產自主品牌個性化的大膽設計更加符合他們的需求。
雖然三大日系品牌都各自宣布了電動化轉型戰略,并推出了相應的產品,但實際市場表現卻十分慘淡。以豐田為例,2022年純電動車實際銷量為2.4萬輛,而比亞迪同期的純電銷量達到91.1萬輛,約為豐田的40倍。
為了能跟上中國市場電動化發展步伐,日系品牌開始加大本地化研發力度。豐田汽車新任社長佐藤恒治此前承認在純電汽車的開發上失敗了,并要在中國建立全新的研發體制以扭轉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頹勢。
此外,本田汽車今年開年發布公告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在中國市場決定將全資子公司本田技研科技和本田生產技術合并,將生產戰略規劃和生產技術規劃的職能融為一體,強化本田汽車在中國生產領域的戰略運營體制。
近日,豐田宣布固態電池技術取得新突破,官方介紹充電10分鐘便可續航1200公里,如果豐田能成功將其商業化,或許能快速縮小與特斯拉、比亞迪等競爭對手在電動車領域之間的差距。不過,對于能量密度、充電和放電速率等關鍵信息,豐田并未給出更詳細的數據支撐,因此市場對其能否實現2027年量產上車的目標持懷疑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