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近期債市有所反彈,但謹慎情緒仍存,本輪“降息”帶來的止盈效應仍在延續——中金所數據顯示,本輪降息以來,國債期貨多個合約多空主力均出現持續減倉跡象。
(資料圖片)
在過去的一周,債市經歷高位震蕩,6月漲幅幾乎全部被抹平。市場人士表示,經歷短期波動后,債市再度迎來微妙時刻。一方面,在短期調整后,債市釋放了部分風險;另一方面,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后,將重燃銀行信貸熱情。同時,時間點臨近年中,市場資金價格易漲難落,未來債市依舊存在挑戰。
“降息”引發債市大幅回撤?
“雖然此前債市對央行‘降息’有所預期,但通過調降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方式超出預期,令債市熱情高漲。然而,此后債市連續調整,臨近年中,債市再度來到關鍵時刻。”一位固收研究人士日前向記者表示。
6月中旬以來,央行“意外”調降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此后中期借貸便利(MLF)、LPR利率跟隨調整。在此背景下,年初就一路走強的債市,再度沖高。但很快債市急轉直下,連續調整。
先是6月13日,債市全線大漲,其中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2.7%后,次日降至2.62%;接著債市又火速“變臉”,10年期國債收益率迅速從2.62%反彈至2.69%,10年期國債期貨“四連陰”;此后略有企穩,但明顯反彈乏力。
一位合資理財固收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此前市場對于15日的MLF“降息”有一定預期,但央行“降息”時間點有所提前,超出預期,因此市場反應較為積極。歷史上超預期“降息”后,通常短期內會推動市場交易情緒。貨幣寬松措施出臺,多被視為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出臺的前奏,長期來看未必能打開利率下行空間,因此市場選擇主動止盈。
中信建投(601066)固收分析師曾羽在報告中表示,近期債市利率快速回升,主要反映了市場對后續產業、財政、供需兩側協調的逆周期調節的期待,對經濟持續恢復的信心在加強。我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仍保持有較充足、健康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空間的國家,通脹處于低位,赤字也穩健可控。
市場主動止盈
經歷了此輪債市調整,從國債期貨持倉看,多頭止盈現象突出,10年期國債期貨多空比已降至歷史低位。
中金所數據顯示,本輪“降息”以來,國債期貨各個合約出現多空主力持續減倉跡象。6月21日,前20大多空席位合計均呈現減倉跡象,其中多頭席位減倉2239手,空頭席位減倉1591手。這表明,在近期行情下,市場資金選擇了止盈和回避。
中泰證券(600918)統計亦顯示,此番“降息”后,券商、基金開始止盈,主要凈賣出利率債。
記者日前獲悉,在本輪行情中,銀行理財資金也已提前調倉布局。“我們已經提前預判了此輪債市調整。”一位國有大行旗下理財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1個月已采用防御策略,久期、杠桿均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同時持有對沖倉位。因此,在本輪調整中受波動影響不大。
該負責人還稱,此輪“降息”可能是一系列穩經濟政策的前奏,很快將得到印證。短期內,債市面臨政策預期擾動、風險偏好回歸等影響,可能會在相對較低的利率水平上加大震蕩;中長期內,貨幣環境寬松、企業和居民端預期偏弱,債市環境仍偏積極,短暫調整有利于債市的投資價值改善。不過,后續主要政策關注點依然在于政府對于扭轉房地產預期的決心。“如果出現這類政策,我們可能會重新評估對未來債市的看法。”該負責人強調。
未來仍存在調整壓力
整體看,債市目前處于謹慎觀望階段。
一位券商首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盡管如今市場擁有一定安全墊,但風險依舊存在。一方面,市場擔憂未來穩增長政策批量亮相,會提升債市收益率水平;另一方面,隨著“降息”效應初顯,銀行的信貸需求有望持續擴張,為此后市場利率抬升埋下伏筆。
同時,LPR調整也未必有利于債市。光大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認為,LPR“降息”有助于緩解銀行發放貸款過程中所受到的利率約束,解決“有效貸款需求不足”問題。這對于穩信用、穩經濟是有利的,但同時也會制約債券收益率的進一步下行。
此外,就時點而言,當前臨近年中,資金價格走高概率較大,這也不利于債市繼續“高歌猛進”。中航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鄧海清向記者表示,此前債市走強與市場悲觀預期有一定關系。但是從數據看,由于基數原因,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會十分亮眼。如果政府后續出臺一攬子提振經濟的政策,三季度經濟將有比較大的起色,這對于債市并不太有利。
“如今債市處于一個新的敏感階段,需要等待信息進一步明朗。”一位股份制銀行固收負責人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