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連線主持人: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夏青
今年,新疆系統謀劃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分解落實435萬畝農田建設任務,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目前,全區已開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87個,面積237.4萬畝,占全年任務的55%。田大了、路寬了、產量提高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給各族群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讓我們連線各地,探究高標準農田“高”在哪兒。
土地集約生“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連線人:瑪納斯縣融媒體中心 趙善賓 董倩倩
今年瑪納斯縣投資3.75億元打造3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第一批次7.66萬畝滴灌管網工程投入使用。
5月下旬,新疆瑪納斯縣樂土驛鎮鄭家莊村棉花種植大戶鄭會超,在村里的數字農業千畝高標準棉田地里接毛管。他說:“這塊棉田毛管接完后,就通過信息化設備給棉花澆灌出苗水了。”
“以前的傳統農業肥料利用率低,農民種地也特別費勁。現在高標準農田全部安裝了電動閥,變成了數字農業示范田,種植棉花非常省心,通過手機就可以給棉花滴水,省了人工,水和肥也都節省了。”鄭會超說。
鄭會超通過測算,今年種植的100畝高標準數字棉田,每畝產量估計在450公斤至500公斤之間,較以前提高了100多公斤。
近年來,瑪納斯縣充分發揮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作用,鼓勵和引導項目區農民群眾積極籌資投勞。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國土整治、農田水利建設等多項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大規模中低產田改造。截至目前,瑪納斯縣耕地面積達121萬畝,其中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74萬畝。
相比傳統灌溉技術,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年增產糧食(小麥、玉米)261萬公斤,經濟作物(棉花)605萬公斤,新增總產值為4191萬元。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節水量每年937萬立方米,年節肥量20%。
“通過高標準農田平整及集約化流轉,帶動了部分愿意種地的群眾,從小農散戶經營轉型到規模化集中經營,部分不愿種地的農戶,把勞動力節約下來可以在家門口務工或專心搞養殖,發展第三產業增加收入。”瑪納斯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隊長段軍說。
增強抗災水平
連線人:巴州融媒體中心 薛云少
前不久,在庫爾勒市哈拉玉宮鄉巴格吉代村一處高標準農田邊,種植戶文高成正和鄉里的農技人員一起監測施肥作業情況。
“前些天,氣溫驟降,田里移栽的辣椒苗需要實施補救措施。這不,鄉里的農技人員第一時間就下地指導,無論是葉面施肥還是滴水滴肥作業,真是方便快捷。”文高成說,這都是得益于去年實施的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把他以前的“巴掌田”“小塊地”連成了大條田,災能防、澇能排、旱能灌,規模化作業更沒問題。
文高成是鄉里的種植大戶,前幾年他流轉了村里的2000畝土地,雖說也得到了一點收益,可俗話說得好,好田“三分種、七分管”,要想得到更高的收益,就得動腦筋,要借助科技手段來穩產、增效、增收。去年,他投入資金建成500畝高標準農田,沒想到收益大大超乎了他的想象。他計劃在兩年內把流轉的土地全部建設成高標準農田。
哈拉玉宮鄉黨委委員、副鄉長鐵成說:“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推進,農戶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嘗到了甜頭。今年我們鄉又規劃平整土地近3萬畝。同時,大力推進建立農田自動監測站、水肥一體化系統、病蟲害監測系統等智能化管護應用,進一步增強高標準農田抗災減災水平,實現高標準農田建后長效管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我們將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科副科長馬燕龍說,哈拉玉宮鄉建設高標準農田,通過智能化管護增強高標準農田抗災減災水平,實現旱能灌、澇能排的改造,正是巴州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業,不斷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數字農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截至2022年底,巴州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達438.5萬畝。今年還將建成30萬畝高標準農田,使得原有農田小變大、散變聚,進一步提升農業機械化、標準化水平和智能化應用水平,顯著增強農田抗災減災能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實現四增兩減
連線人:阿克蘇地區融媒體中心 劉紅文
5月的阿克蘇,正是籽粒玉米播種季。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阿克蘇地區大力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機械化、智能化播種方式紛紛登場。
近日,在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喀什貝希村的高標準農田中,只見一臺臺大型玉米播種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平整土地、播種玉米、鋪設地膜、封土壓膜,隨著播種機的緩慢移動,整個播種過程一氣呵成。
“以前要灌水之后再種,而且全靠人工,非常耗費人力和時間,效率也很低。今年我家的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又采取了‘干播濕出’種植技術,僅半天時間就播種完了,既節約了種子、農膜等農資,還節約了灌溉用水。”村民劉自國開心地說。
作為村里的種植大戶,劉自國今年計劃種植籽粒玉米460畝。得益于阿瓦提縣大力推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政府的統一組織下,劉自國家的農田建成了高標準農田。劉自國沒想到的是,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讓他家的田多出了不少,而且還能開展大面積機械作業,實現精準滴水滴肥。
“通過整合渠、路、林、埂及邊角地塊,我家的農田實現新增土地23畝以上;節水滴灌、‘干播濕出’等種植節水技術,又幫我實現畝均節水80立方米,降低了種植成本。”劉自國道出高標準農田建設給他帶來的種種實惠。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助力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重大舉措。今年,阿瓦提縣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將建設高標準農田12.95萬畝。“十四五”期間,該縣將建成高標準農田135.57萬畝,實施高效節水126.9萬畝。
阿瓦提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王吉祥介紹,該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可實現農業生產的“四增兩減”,即:增田、增產、增效、增收,以及減少農業生產投入和減少農業生產用水量,盤活了土地資源,解放了農村勞動力,也使得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通過土地平整,我們能新增耕地7.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成后,采取實現精準滴水滴肥,棉花畝均可增產40—60公斤,糧食畝均可增產70—100公斤;大面積現代化機械作業,農業生產效率可提高40%以上、農業增效30%以上……”王吉祥細算著高標準農田的增收賬。
王吉祥說:“高標準農田建設還可減少農業生產投入,畝減少人工、機械、農藥化肥種子等農業生產投入費用300—500元左右,實施的高效節水等技術能有效緩解水資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