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記者:王婷婷TT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5月的上海樓市并沒有延續此前活躍的交易勢頭,成交量出現明顯下滑。
(資料圖)
以新房市場為例,據上海中原地產數據顯示,5月份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73.1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9.4%。
不僅成交量減少,市場熱度也由積極到冷靜。比如向來熱門的大虹橋徐涇板塊入圍分創新低,昔日的“紅盤”虹橋公館3期雖觸發積分但也只需27.52分,半年時間過去,入圍門檻大大降低。
在新房促銷方面,上海再現“一成首付”。5月以來,青浦遠郊一新盤為加速去化,推出首付一成的促銷活動,經界面新聞核實后,一成首付更多是宣傳,首付分期支付為真。
即便如此,促銷效果微乎其微。而且,此前被看好的10萬+項目世紀前灘天御也遇冷,不僅未能觸發積分,開盤也沒售罄。
5月上海的二手房市場熱度也在下降,成交量已跌回到去年11月份的市場行情。
這期間,不乏房東為了賣房做出建群、發紅包、送iphone的鼓勵行為,甚至有房東為了出售一套長寧區的天臺家園房源,不僅降價500萬元,還送完成交易的中介一輛賓利車。
新房市場冷熱分化
5月的上海新房市場,絕大多數關注點都在徐匯濱江的云錦東方了。此外,還有少數幾個如御沁園、縵云上海等新盤保持著相對樂觀的銷售熱度,但整體情況屬于預期落空,行情偏冷。
受開盤節奏影響,成交套數也隨之下降。據上海鏈家研究院監控數據顯示, 5月份全市共成交新建商品房6306套,環比下降11%。
從成交價格來看,因為5月份有5個單價超10萬元的項目開盤,所以成交均價環比增長7%,為63196元/平方米;套均總價732萬元/套,環比增長12%;單月總成交金額462億,環比持平。
不過中高端產品表現依然強勢。在成交前十榜單中,有4個均價在10萬元/平方米以上,如排名第一的為前灘板塊的世紀前灘天御,總成交4.4萬平方米(247套),網簽均價為12.9萬元/平方米。
“通常月度成交榜單很少看到3個以上10萬+的項目,也反映出當月成交相對疲軟。”
上海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認為,從新房的交易節奏來看,5月初受到假期影響成交低開,此后反彈,不過力度并不大,成交量最多的一周也沒有超過20萬平方米,說明市場交易意愿并不是特別強勁。
從成交區域分布來看,浦東為絕對主力,成交面積21.1萬平方米,占總交易近三成。幾大傳統交易區如嘉定、松江等穩定發揮,成交面積都超過4萬平方米,尤其是青浦,成交超過6萬平方米。
成交走弱,但是供應量卻絕不含糊。據上海中原地產數據顯示,5月新建商品住宅供應面積為78萬平方米,環比增加2.9%。期間共入市32個項目,有20個項目的均價在3-6萬元/平方米之間,保證了剛需市場需求。
這32個項目中有16盤開盤日光,占比近一半。沒觸發積分的項目有寶華紫薇花園、祥源溪悅、鵬瑞云璟灣、大華錦宸府、象嶼同進虹橋嘉悅府、保利中企和頌、申迪金茂橫沔玖境瑞府。
截至目前,上海2023年1-4批次新盤共107次認購27425套供應,已有40盤確認觸發積分制,其中38個新盤已發布入圍分數。剩余瑞仕云曜璟庭和最近關注度頗高的云錦東方未公布分數。
盧文曦認為,5月成交快速下墜除假期因素外,近期市場情緒也有較大影響。
一方面,經濟運行在有序復蘇,但還不能滿足市場預期;另一方面,近期二手房市場也出現降溫現象,而且比新房市場更明顯,目前還是以置換“打新”為重要的消費,二手房交易節奏放緩后,也開始慢慢影響到新房的交易速度。
因此,即便后續供應有所增加,市場反彈高度也比較有限。“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高價房的入市節奏會放緩,并且不排除認購手續或者規則上做進一步優化的可能。”
進入6月份,市場依然延續冷熱不均態勢。5月29日-6月4日,上海共迎來4個項目開盤,4個項目結束認購。開盤項目中,2盤日磬,1盤去化一半,另有1盤成交剛過10%;結束認購的4個項目中,僅有1盤觸發積分。
越賣越多的二手房
“掛牌量增加了,成交差。”
王剛是感受市場降溫最早的那批人。門店的成交量、帶看量逐月降低,只有個別優質小區、洋房關注度高一點,普通二手房“非常一般”。
看到越來越多的房東急于出手手上房源,套現趨勢明顯,王剛也決定把自己名下的一套房源賣出去,“自己做自己的中介”,只可惜,老破小并不太受歡迎。
不過,在王剛看來,當下并非業內傳聞的拋售潮,“還遠未到那一步,業主還是很堅定,價格低多了也不會賣。”
市場降溫,5月的成交數據便是最有力的證明。根據上海各大中介機構的綜合數據所得,上海5月二手房成交量約為15342套,環比4月下降近2400套,降幅為11.05%,相比2021年的高點下跌30.50%。
今年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從創下20個月以來新高,再到接近榮枯線(1.5萬套),只用了2個月時間。數據顯示,3月份,上海以2.4萬套創下2021年8月以來的單月成交量最高,兩個月內成交減少了近萬套。
從事上海二手房交易的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4月份上海的二手房掛牌量猛增,幾乎到了峰值,“我們統計下來全市有接近21萬套,比之前的平均8-12萬套確實高了很多。”
市場普遍認為是“打新”所致,但該名業內人士表示,打新只是一小部分原因,主要還是信心不足的問題。
兩個數據就能說明問題。“首套購房(剛需)占比從33%左右,直降到23%,說明剛需都很謹慎,不敢上車。”
此外,全款比例從平時的20%左右直接升到了44%,意味著大家不再愿意加杠桿,能避免就避免。“價格則是有分化,核心區域的次新房在漲,其他區域在降。”
整體來看,二手房掛牌價在連續穩定了3個月之后,再次出現松動。截至6月1日,上海存量二手房均價為65414元/平方米。
據城市資管服務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全市二手房處于降溫行情中,僅市中心和少量靠近中環附近的板塊出現暖色。
從環線區域來看,房價波動幅度最大的是中外環,最堅挺的還是內環內。在全市121個板塊中,二手房價環比上漲的板塊僅27個,占比20%,有80%的板塊處于下跌中。
其中,碧云、新場、張江、楊行等板塊二手房價環比漲幅超過1%,月浦、花木、五角場、中原等板塊二手房價環比跌幅超過1%。
與此同時,目前上海一二手房的成交比已經從最高位的1:4滑落至1:2,也即原先每成交1套新房,市場上同時對應成交4套二手房,而如今只能成交2套。
據中原地產的統計反饋,在今年買新房的購房者中,至少有4成是剛剛賣掉二手房的房東。
整體而言,在經歷短暫的樓市“小陽春”之后,上海市場也出現了回調。但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全國最穩健的市場之一,上海樓市復蘇的總態勢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