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說起奪嫡,相信人們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就是清朝的九子奪嫡,而后來雍正從其中勝出,其他的八位皇子除了支持他的十四阿哥之外,要么被囚禁,要么死的莫名其妙,畢竟個個都是他的對手,要是放任不管的話,難免會產生各種不安定因素。而朱常洛也遭遇過一次奪嫡,跟他奪嫡的人就是鄭貴妃。
(相關資料圖)
鄭貴妃出生于北京大興的農民家庭,而古代的農民不同于現在的農民,古代的農民就算再辛勤工作,也只能餓不死,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大部分只有種田這一條出路。
難不成他們就不能利用空余時間做生意嗎?重點是他們哪里來的空余時間?這一點可以從朱瞻基與一位農民的對話中找到答案。
朱瞻基問農民為什么如此辛勤的勞作?農民回答他,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收獲,在這三個季節里,要是哪一個季節偷懶,他們家這一年就吃不飽,穿不暖。
既然如此,到了冬天是不是就能休息?不是,冬天還有傜役,也就是白白給國家打工。
正是因為只有一份收入,農民的抗擊打能力相當的弱,一旦遇到災荒,基本上只能變賣家產,而女兒也是家產的一部分。
鄭貴妃的父親就曾將鄭貴妃賣給一位孝廉當小妾,不過后來這位孝廉卻將其拒絕,最主要的是還不用其將銀子退回來。
這位孝廉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因為鄭貴妃與她父親分別時相抱痛哭,場面要多感人有多感人。因此,孝廉才放了鄭貴妃一馬。
孝廉不知道的是,他的這個舉動將會給他帶來一世的富貴。
鄭貴妃十五歲那一年,參加競選九嬪的活動,結果競選成功,成為九嬪之一的淑嬪。
在僅僅四年的時間里,從嬪直接晉升為皇貴妃。要知道,皇貴妃可是后宮的第二把手,僅次于皇后。
而那位對他有恩的孝廉,則得到了一個鹽運使的職位。鹽運使雖然品級不高,但油水相當的恐怖,因為他管的是國家經營的鹽。
有的人在后宮活一輩子,連一個妃子都混不上,她鄭貴妃憑什么能夠混到皇貴妃這個位置上呢?
當然是因為萬歷的寵愛,但后宮佳麗三千,她憑什么脫穎而出。更何況她的出身就是一個農民,論教養,絕對比不了后宮其她的女人。
萬歷寵愛她,正是因為她出身農民。
由于從小沒有受過什么教養的緣故,鄭貴妃不同于后宮其她的女人。
其她的女人都是規規矩矩,而他相當的有個性,從不吃虧,指誰罵誰,有個別時候,甚至無風起浪,沒事找事,說簡單點,就是個潑婦。
這也是為什么她能夠從萬歷十年入宮,一直到萬歷四十八年,萬歷去世,一直受寵的原因。
難不成萬歷腦子有問題,竟然會去寵愛一個潑婦?這對于一個正常人來說,似乎很難理解,但要是換位思考一下,就很容易理解。
因為萬歷一輩子只住在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皇宮,皇宮里能有什么娛樂措施呢?什么都沒有,唯一的娛樂措施就是后宮。
一年兩年的話,或許覺得還挺幸福,但要是十年二十年,就會感到枯燥無味,而鄭貴妃的潑恰好能夠打發這種枯燥無味。
不巧的是,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是皇三子,而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皇位的候選人只能從嫡子或者長子之中挑選。
對此,鄭貴妃甘愿嗎?以她的性格而言,要是不鬧個天翻地覆,肯定不會甘愿,事實也是如此。
恰好作為長子的朱常洛并不受寵(王皇后不能生育),但凡關于他的儀式,都是一律從簡。
而他使用的太監也是宮里淘汰下來的殘次品。就連老師也是一言難盡。
一個能在民間辦學堂的老師,一年的工資起碼有五十兩以上,最主要的是還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別人都對他恭恭敬敬。
而當朱常洛的老師,一年只有三十兩的工資,萬歷連伙食都不包,還得自帶盒飯,最主要的是,每天不到五點就得起床。
這也是為什么作為老師的劉曰寧會開玩笑:“老秀才不如小秀才”。
其實這也正常,畢竟萬歷一開始連承認朱常洛的打算都沒有,因為朱常洛的出生就是一個意外。
萬歷十年,萬歷前往李太后的宮中請安,結果頭腦一熱,臨幸了李太后的王宮女。
像這種情況,無非就是一種結果,那就是晉升為妃,因為母憑子貴。萬歷怎么做的呢?提起褲子就翻臉。
王宮女的肚子越來越大,可萬歷絲毫沒有負責的打算,就算李太后找到他,要他負責,他也是一副的流氓樣,坐在那里一言不發,就好像在說你能拿我怎么辦?
要不是李太后拿出專門記錄他私生活的《內起居注》,說不定這筆賬還真的能被他賴掉。
萬歷冊立朱常洛成為太子的這個過程,稱為“爭國本”。立太子的過程還專門成立一個事件,可想而知其中的跌宕起伏。
朱常洛從萬歷十年出生,一直到萬歷二十九年才被立為太子,而這在明朝是很不正常的,因為明朝的其他太子基本上年紀都不會超過十歲。
有的人或許會說,要是皇后突然生出一個兒子呢?這根本不是問題。
要知道,萬歷的母親李太后當年也就是一個妃子,可是隆慶在萬歷還不到十歲的時候,就將其立為太子,而當時的皇后依舊健在。
要是皇后再生出兒子呢?很簡單,那就將原來的太子廢掉。
萬歷之所以承受著群臣的壓力將近二十年,前后換了五個首輔,打壓了無數個大臣,其中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在于鄭貴妃。
要不是鄭貴妃死活不肯松口,還要萬歷將承諾寫在紙上交給她保管,朱常洛也不會十九歲才成為太子。
萬歷為什么會突然間違背鄭貴妃的意見?強行立朱常洛為太子呢?因為他知道鄭貴妃的算盤只存在幻想之中。
群臣這一關他是無論如何也過不去的,而指望王皇后去世,將鄭貴妃扶上皇后之位,更加的不可能。
要知道,王皇后在位時間長達四十二年,是明朝乃至整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后。
萬歷不是皇帝嗎?冊立太子一事只需要下一道命令不就可以了嗎?按照正常程序來說是這樣,但實際情況卻并非這樣。
因為負責執行命令的是禮部,禮部要是不執行,萬歷的圣旨就是一張廢紙。
禮部為什么不執行呢?因為要是敢執行的話,那就相當于同百官為敵,那是肯定得罪不起的。因此,只能當做沒有看到。
按道理來說,朱常洛都已經成為太子,鄭貴妃也應該歇息,但是她卻并不準備歇息,而是準備再接再厲,先后發生了“妖書案”、“挺擊案”。
妖書案是一樁什么案件呢?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天下人都知道了一張傳單的存在,這張傳單的內容相當的反動,那就是萬歷有易儲的可能,這在當時是不能容忍的。
因為萬歷如果真的易儲的話,那就是拿群臣當猴耍,哪里有皇帝出爾反爾的?
恰好傳單中有一個名字的出現頻率相當的高,這個名字就是“鄭福成”,“鄭”來自鄭貴妃,“福”則來自朱常洵,因為朱常洵是福王,“成”的意思更加容易理解,也就是成功。
由于這樁案件牽扯到皇室成員,已經屬于天字號第一案件,負責偵查的工作人員當然不是普通的衙門,而是明朝最大的兩個特務部門錦衣衛以及東廠。
但他們給出的結果卻令人相當的不可思議,因為經過他們的偵查,妖書案的作案者是一位叫作檄生光的秀才。
別的不說,就說一個秀才怎么可能知道朝廷的內幕?唯一的關系就是這個秀才曾經敲詐過鄭國泰,鄭國泰就是鄭貴妃的弟弟。
鄭國泰可是國舅爺,他一個秀才怎么可能敢敲詐鄭國泰?要知道,他這個秀才可不簡單,工作就是專門敲詐別人。
怎么個敲詐法呢?
由于當時并沒有普及教育,大部分的人都不識字,而日常生活中又離不開字,因此有一部分的人專門負責給別人寫文書。
檄生光就是利用這一優勢,在給別人寫的文書中故意寫上各種忌諱,方便敲詐勒索。
雖然以鄭國泰的身份不會找他寫文書,但是卻架不住送禮的人找他寫文書。
這明顯就是政治黑暗,但大家都一致性的選擇沉默,因為事情越鬧越大的話,保不準哪一天檄生光胡言亂語,將自己牽扯進去。
這也是為什么明朝最高的三大司法部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叫檄生光趕緊承認,不要牽扯其他人。
檄生光也挺夠意思,說不牽扯其他人,就不牽扯其他人,莫名其妙的就將自己這條性命給丟掉。
挺擊案就是一個叫作張差的人,不知道什么時間,什么方式,進入皇宮。而且目標相當的明確,手握大棒,徑直前往朱常洛的東宮。
不過由于那是皇宮,他一鬧出動靜就被制服。鬧出動靜的地點是在哪里呢?就在東宮的門口。
要是晚來一步,朱常洛估計就得命喪黃泉。
這可是赤裸裸的刺殺事件,而經過審問得知,帶張差進宮的人叫作龐保以及劉成,這兩個人都是鄭貴妃的貼身太監。
最后的結果與妖書案一樣,找不出幕后指使,只殺了替死鬼就不了了之,這個替死鬼就是龐保、劉成。
試想一下,就他們兩個太監,哪里有這么大的能量?
雖然這兩樁案件與鄭貴妃都沒有直接的聯系,但卻隱隱約約有著某種聯系,因為這兩起案件都是奔著太子來的,而她明顯就是既得利益者。
況且妖書案與她的弟弟有關,挺擊案與她的太監有關,要是說與她沒有任何關系的話,誰都不信。
正是因此,就算朱常洛已經成為太子,也是整天戰戰兢兢,能少出門就少出門,畢竟誰都保證不了明天會發生什么事情,說不定會因為自己的一次出門,就成為關鍵的證據。
要知道,鄭貴妃就曾誣陷過朱常洛年僅十三歲就與宮女發生了關系。要不是朱常洛的母親王恭妃一直與朱常洛同住,那他可是跳進黃河也數不清。
“皇長子好與宮人嬉,已非復童體矣。”——《先撥志始》
畢竟在皇宮里找一個甘愿當出頭鳥的宮女那可是數不勝數。
正是因為多年的壓抑,才有了“紅丸案”的發生。
萬歷四十八年,萬歷去世,朱常洛終于修成正果,成為皇帝。
而鄭貴妃為了避免朱常洛轉過頭來清算自己,給朱常洛送了八位美女。
朱常洛的一輩子將會毀在這八位美女身上,因為他為了這八位美女強行透支自己的身體(其實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忍了三十八年),以至于短短幾天的時間,身體竟然出現了肉眼可見的消瘦。
“是夜,連幸數人,圣容頓減”——《明實錄》
既然如此,那就得吃藥,而負責開藥的醫生給他開了一副瀉藥,以至于他一個晚上拉了幾十次,差點把這條命給搭上。
這個醫生是誰呢?就是鄭貴妃的貼身太監崔文升。朱常洛之所以叫他開藥,是因為他除了太監這個身份之外,還有著另一個身份,那就是管理御藥房。
有的人或許好奇,瀉藥不是明擺著坑人嗎?并不是。
因為朱常洛能夠強行透支自己的身體,明顯是借用了藥物,而那種藥物都比較上火,瀉藥恰好能夠清火,只不過他下的有點猛。
在這之前,朱常洛起碼還能夠下得了床,但在這之后,他連床都下不了,喝什么藥都無濟于事,直到鴻臚寺丞李可灼給他進獻了一副叫作“紅丸”的湯藥,他的病情才有好轉。
不過僅僅是在第一副的時候有好轉,到了第二副,直接歸西。
八位美女、瀉藥、紅丸,這三者之間隱隱約約有著某種聯系,但又找不出實質性的證據。
正是因此,“紅丸案”才擠身明朝疑案系列,而崔文升、李可灼,一個被流放,一個被開除。
鄭貴妃作為朱常洛死的源頭,又是“妖書案”、“挺擊案”的嫌疑人,群臣以及朱由校對她是什么態度呢?沒有任何的態度。
畢竟他可是萬歷的皇貴妃,皇帝的后宮豈是其他人能夠指手畫腳的。
不過她也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已經失勢,再也不敢囂張跋扈,而是充當起良家婦女。
值得一提的是,天啟元年,朱由校大婚,按照規定,需要后宮身份最顯赫的女人出來主持。而當時鄭貴妃就是后宮最顯赫的女人,因為他之前的身份是皇貴妃。
但后來,鑒于她的經歷,主持大婚的人選變成了地位不如她的李恭妃以及劉成妃。
崇禎三年,鄭貴妃在后宮去世,埋葬的地點是在銀泉山,與萬歷恩愛了一輩子,結果到頭來竟不能合葬。
不過她的陵墓卻是明十三陵七座妃子墓中規模最為宏大的一座。這也說明,群臣并沒有記恨她,畢竟她的身份放在那里。
鄭貴妃雖然得以善終,但是她的兒子朱常洵可就沒有那么好運。朱常洵本人雖然有奪嫡的心思,但是卻并沒有付出行動,一直都是他的母親鄭貴妃在一旁折騰。既然如此,他為什么不得善終呢?要知道,朱常洛鑒于他的特殊性,都不跟他計較。他之所以不能善終,是因為他生活在明朝末年,沒有死在自己人的手上,卻死在了起義軍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