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寶山區羅涇鎮信達藍庭居民區以“1234”工作法為抓手,推動社區黨建與社區治理同頻共振、互融互促,以黨建引領,繪“信”福社區。
建強“1”核心,黨建引領凝聚力量
(相關資料圖)
以社區黨支部為核心,利用黨員、駐區單位“雙報到”、支部共建,在資源對接、活動設計上重商量、重實效、重服務,將計劃做細,活動做實。切實將共建單位的服務優勢凝聚成推動發展的合力。
健全“2”個機制,自治共治提升服務
充分發揚民主,推行事務公開,建立健全黨支部、社區、居民小組、三級議事機制,發揮“社區通”平臺作用,開展各項宣傳活動,實現社區居民成為社區建設、治理的主體,促進社區公共事務協商自治,變“管大家”為“大家管”。
推動多方主體參與小區共治共管,實現“1+7+N”社區共治機制,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實現“不出社區門,辦好民生事”的目標愿望,提升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記實“3”本臺賬,優化臺賬夯實基礎
民心所向,政之所往。科學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把群眾所需、所盼、所求、所愿作為社區治理工作的出發點、著力點和落腳點。建立“三本臺賬”分類集成服務內容。可建立一戶一檔服務臺賬、一類一檔幫扶臺賬、一巡一檔日記臺賬。全面掌握社區居民家庭情況,實時摸排弱勢群體的具體困難,動態監管社區工作日常事務,充實社區工作基礎數據,全面掌握社區民情民意,為社區工作統籌提供有利參考。
實現“4”個目標,建設“四在社區”
打造“四在社區”目標,即服務在社區、文化在社區、平安在社區、幸福在社區,走出一條社區治理新路徑。
信達藍庭居民區有效調動多元主體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成功破解社區治理難題,實現服務換擋升級,形成黨建引領下的多元參與、自治共治的社區治理格局。
(來源:上海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