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近日,兩名中國公民在巴厘島酒店身亡的事件引發關注、惋惜與熱議。5月7日,巴厘島警察局發言人透露,針對這一案件,已有多達15名證人接受了調查,其中有酒店員工以及熟悉酒店位置的外國人。
(資料圖)
另據中國駐登巴薩總領事館網站消息,中國駐登巴薩總領館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與當地警方保持密切聯系,持續跟蹤案件進展,5月5日,該總領事館總領事朱興龍會見登巴薩市警局局長班邦,雙方就加強警務合作、確保中國公民在巴厘島旅游人身安全交換了意見。
盡管事件還有待進一步調查,但坊間沸沸揚揚的幣圈相關猜測,引發市場人士關注。
“幣圈”話題再成焦點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網上曝出的各路消息令外界猜測層出不窮。公安領域的大V“江寧婆婆”發文分析稱,近期熱搜中的“巴厘島命案警方排除第三人盜竊行兇可能”是標題黨,目前信息中“第三人”、“盜竊行兇”、“他殺”、“自殺”等可能性都無法排除,因此,網友想要了解真相,還是需要“等等看”,“不亂瞎猜”,“保持關注”。
話題發酵期間,巴厘島涉事酒店背后的洲際酒店(IHG.N)股價也在5月3日至5日間連續下跌,直到5月8日才微漲0.89%。同時,有網友發現了女方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不少照片,包括與男方在東南亞多地旅游的合影,涉及一輛柬埔寨車牌的豪車等,還有人在小紅書平臺上曝光了疑似露臉照片,一度引來法律人士提示,后者行為或涉嫌侵犯當事人肖像權、名譽權及隱私權等。
此外,“沒藥花園案件”“NFT熱”等多個自媒體賬號,援引網友“nnn”發出的據稱是男方相關聊天記錄截圖,其中提到“炒幣穿倉巨虧”等情況,期間還有多篇文章提及“幣圈情侶”“手握加密資產”等情形,令外界對二人涉及“幣圈”的猜測也愈發成為話題。
網傳相關截圖回顧此前,既有花費約3100萬元拍下巴菲特午餐的波場TRON創始人孫宇晨,也有創業4年就被評為“華人首富”的幣安創始人趙長鵬等,因此幣圈在不少人眼中很容易與“有錢”、“暴富”等關鍵詞聯系在一起。
查看這些“幣圈大佬”的動向不難發現,他們近年來紛紛傳出了布局東南亞的消息,令“幣圈”與“東南亞”密切關聯。
去年11月,孫宇晨對外表示,火幣(后更名“火必”)將全面推進全球化戰略,包括進軍加勒比地區,并有可能將總部遷移至此,同時也會在東南亞、歐洲和其它地區擴大投資;去年6月,趙長鵬在現身越南河內并出席2022年越南NFT峰會后,表示期待在越南開啟新業務。
金融投資報記者查看近年來東南亞各國針對加密貨幣方面的政策發現,有部分地區對相關領域發展存支持態度。
如巴厘島的所在國家印度尼西亞,就表示要在今年年內建成國家支持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而越南在幣安趙長鵬的口中,則是“最早擁有合法區塊鏈協會的國家之一”。
投資者愈發“人間清醒”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佬”們還在各種布局,幣圈的投資者卻似乎愈發“人間清醒”。
“前幾年很喜歡炒幣,把它當作一種類似股票、但波動更大的投資品。”曾在幣圈混跡多年的投資者黃先生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我見過從10萬元賺到上千萬的,也見過300萬元直接虧沒的,但說到底,如今看加密幣還是一種新的‘割韭菜’手段,因為它不像正規股票有基本盤,你說貴州茅臺有酒,中國移動有網,那加密幣有什么?除了噱頭啥都沒有。”
在黃先生看來,普通人投資加密幣有虧有賺很正常,但“更正常”還是會虧,因為真正賺錢都是發幣的莊家,小散最多賺點莊家收割之前,將盤子炒大的投入,“我手里就剩一些狗狗幣了,也不是真覺得它背后的馬斯克和火箭有多靠譜,只是感覺它的噱頭相對足一點,而且馬斯克短時間不太可能收割。”
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馬斯克對狗狗幣的價格操作已屬“明目張膽”,而后者的價格波動也基本都在前者的一念之間。
今年4月,推特將logo上的藍鳥換成狗狗幣的柴犬,令后者價格一度漲超35%,而logo換回后幣價迅速下跌;去年10月,馬斯克收購推特完成,狗狗幣則一度漲超60%;更早之前,馬斯克在綜藝節目稱狗狗幣是“騙局”,又令幣價一度跌超30%……去年6月,馬斯克直接吃了官司,因為有投資者認為他在兩年多時間里故意將狗狗幣價格推高360倍,誘使他人高位接盤,然后讓價格崩盤。
如果說馬斯克玩弄幣價還是明面手段,那幣圈背后愈發顯著的犯罪現象,就顯得更為驚人了。
2022年1月,美國區塊鏈技術企業“鏈分析”發布報告指出,2021年加密貨幣相關犯罪案件激增,涉案加密貨幣價值140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其中多為加密貨幣欺詐或盜竊案件。報告顯示,期間涉及加密貨幣的詐騙案案值達78億美元,較2020年增長82%;同時,有價值32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失竊,相較2020年增長5倍。
不僅如此,近些年出現破產、跑路、被抓消息的“主流”平臺與創始人也不在少數。
去年11月,知名加密貨幣交易平臺FTX交易公司通過社交媒體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按照相關法律啟動自愿破產程序,隨后平臺創始人被引渡回美國受審;今年3月,穩定幣運營商Terraform Labs首席執行官、Luna創始人、韓國幣圈“大佬”權道亨被曝在歐洲黑山被捕,此前他曾“跑路”并背負國際刑警組織的紅色通緝令數月;此外,在近期備受關注的美國銀行破產事件中的主角之一簽名銀行,也被曝此前所吸納存款有“將近四分之一來自加密貨幣客戶”。
倒下的是平臺,吃虧的則是各路相關投資者。如去年7月美國加密貨幣借貸平臺塞爾西烏斯網絡公司申請破產后,負責審理該案的法官一度收到數百封用戶來信,信件來自美國及愛爾蘭、印度等全球多地,訴說他們被這家企業蒙蔽,遭受重大財產損失。
這種情況下,市場對加密貨幣價值質疑的聲音也在不斷增加。如今年2月,美國知名投資人沃倫·巴菲特的搭檔、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會副主席查理·芒格呼吁美國禁止加密貨幣,稱加密貨幣“毫無價值”。在他看來,加密貨幣“不是貨幣,不是商品,不是抵押品”,“是一份賭約”。
全球各國監管趨嚴
有分析指出,在全球各國愈來愈強的監管之下,早前那些幣圈大佬們堪比流浪幣圈的活動軌跡,更像是在全球范圍尋找監管相對寬松的國家和地區以作為棲身之地。
以趙長鵬為例,其平臺幣安在國內2017年9月新規后謀求出海,隨后接連被日本、英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金融監管部門警告甚至是起訴,并曾多次被美國監管機構實施調查。
事實上,包括東南亞地區在內,也并非所有國家都歡迎加密貨幣。柬埔寨去年4月就明確規定,任何在柬埔寨發行、流通和交易加密貨幣,皆屬于違法行為;泰國去年9月表示,擬禁止持牌數字資產平臺提供加密貨幣的存款和貸款業務,以保護加密貨幣用戶和公眾免受該類交易的風險。
放眼全球,對加密貨幣持嚴監管態度的國家和地區占據多數。如今年4月,歐洲議會表決通過了一部全面規范加密資產市場的法案,希望對這個方興未艾卻因缺乏監管而“野蠻生長”的行業加以約束,以避免導致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的爆雷或詐騙丑聞重演。
不少觀點看來,在監管層面更具前瞻性的還是中國。
北京天達共和(成都)律師事務所楊川平律師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盛行,擾亂經濟金融秩序,滋生洗錢、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我國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堅決遏制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氣,嚴厲打擊虛擬貨幣相關非法金融活動和違法犯罪活動。
具體來看,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發布了《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2017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發布了《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要求立即停止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清退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2021年9月,央行等十部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進一步明確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
編輯|賀夢璐 校檢|袁鋼 審核|劉柯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系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注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