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集微網報道 (文/陳興華)在汽車產業進入重要變革期背景下,今年的上海國際車展熱鬧非凡、車水馬龍,甚至被視為掀起了汽車行業的“星球大戰”。而在所有品牌暗自較勁過程中,一輛科幻旋翼GT“虹吸式”引發行業關注,即廣汽埃安重磅推出的昊鉑王牌車型——Hyper GT。首發星靈架構、AEP3.0雙王牌技術,擁有七翼GT、昊鉑專屬Logo和新奢影院,采用激光領航智能駕駛,號稱“后驅之王”,這些亮點使得Hyper GT吸引了汽車市場和消費者的眾多關注。
(資料圖片)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在星靈架構核心的中央計算單元方面,廣汽埃安選擇了采用恩智浦的最新一代S32G3汽車網絡處理器,而Hyper GT也是全球首款采用恩智浦S32G3作為中央計算單元處理器的車型。基于對行業的前瞻觀察和深入研發,恩智浦對S32G3進行了一系列的升級,形成了實時的處理能力,面向服務高性能計算的先進算力,跨域集成以及高性能安全處理等核心特色,以更好滿足當下一體化集中計算電子電氣架構和軟件定義汽車的發展需求。
廣汽星靈架構“多維突破”,成Hyper GT王牌技術
在媒體溝通會上,廣汽方面介紹了Hyper GT的多重性能亮點和智能網聯化升級,其中尤為著重強調的是首發搭載了一項王牌技術,即全新一代高端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據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智能網聯部副部長李敏介紹,作為首個車云一體化集中計算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可實現全場景有機互聯、跨越高效協同和車云數據的無縫銜接。而實現集中計算式電子電氣架構的量產,廣汽埃安也是國內第一家廠商。
李敏進一步稱,廣汽星靈架構于2021年在廣州車展上正式發布,目前將于埃安最新車型Hyper GT上率先量產。該架構由數字鏡像云和3個核心計算單元組成,其中包括中央計算單元、智能駕駛計算單元以及信息娛樂計算單元,比廣汽上一代(第二代)電子電氣架構算力提升了50倍,萬兆以太網數據傳輸速率提升10倍,同時線束回路減少約40%,控制器減少約20個。
據介紹,星靈架構將在時間上領先大部分主機廠1-2年時間,在性能上相對國內外大部分主機廠處于領先水平,其特色優勢包括高度整合、車云融合、高階算力、安全無虞等,即能夠實現軟件的模塊化、整車能力服務化來支撐軟件定義汽車的商業模式,以及車輛全生命周期內的OTA;整車電用網的自動配電提升供電冗余安全性,真正能夠實現全方位遠程智能診斷;在功能和信息安全、大數據采集以及傳輸和應用等方面實現了大幅度提升。
在廣汽埃安大力升級電子電氣架構的根本原因方面,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雄表示,首先,未來汽車智能化的代表是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由于自動駕駛發展成熟還需要一段時間,座艙將來可能是汽車智能化競爭最重要核心。而座艙要繼續發展的關鍵在于數據驅動服務,但如果電子電氣架構不升級,那就連第一步數據采集的基礎都沒有。
“其次,真正要把整個數據閉環建立起來,不僅依賴于車身架構升級,也需要車與云協同的所有架構統一升級,如此才能夠支撐未來的數據驅動。另外,汽車有很多功能和節點控制需求,如果不研發集中式架構的話,數據的采集和處理都會非常困難。因此,廣汽埃安將所有接口API化、服務化,同時打造更復雜的集中系統,這當然也有賴于軟硬件一體化的能力和架構升級。”張雄說。
對于恩智浦S32G3芯片應用在廣汽埃安星靈架構中的必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張雄稱,“綜合國內外廠商情況,恩智浦的S32G3芯片是為數不多可以同時滿足車規芯片大算力、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高性價比等復雜需求的產品。另外,恩智浦的量產時間節點也與我們相契合。”他還提到,基于長遠考慮,汽車軟硬件強耦合在一定時間內是必然趨勢,除非將來有廠商能夠將所有系統都打通,實現軟件定義硬件需求時才可能做到軟硬件分離。
恩智浦S32G3“集中升級”,定調星靈架構計算核心
隨著汽車不斷向新“四化”演進革變,恩智浦也同時對其汽車處理器進行了針對性升級迭代。據恩智浦大中華區汽車電子事業部高級市場經理余軍苗介紹,S32G3為新一代軟件定義汽車能夠提供安全、實時和面向服務的計算能力。在功能安全上,其提供最高等級的ASIL D級處理能力,更強大的千兆以太網和PCI Express,賦能高性能安全處理。此外,S32G3多方面擴展了S32G系列的能力,保持了與S32G2的軟件兼容性和封裝pinout兼容性,并且提供相應的平臺化設計、硬件和其他生態伙伴工具及軟件支持。
進一步來看,恩智浦S32G3的關鍵技術特點主要有實時的處理能力,面向服務高性能計算的先進算力,跨域集成以及高性能安全處理。其中,在安全處理方面,S32G3擁有4個雙核鎖步Arm? Cortex?-M7微控制器,8個集群鎖步ARM ?Cortex?-A53微處理器,以及16個資源隔離域;在網絡加速方面,其提供20x CAN/CAN FD接口,4個千兆以太網(3個是2.5G高速帶寬),2個PCIe3.0控制器和一些常規LIN及FlexRay?接口等。
在研發戰略路線上,恩智浦S32G3便于設計成一個中央計算機的形態,從而更好滿足軟件定義汽車的應用需求。恩智浦半導體汽車網絡處理器事業部總監Frank Kitzing表示,“我們在這方面的打算是,一切要盡可能集中化。因為只有通過中央車控、中央控制器等的集中化,才可以使所有傳感器和機器能夠更加高效地進行管理。從OTA角度而言,我們希望通過更加中央化的路徑減少升級次數,即一次性在中央就實現升級,而不是用分域升級。”
一定程度上,恩智浦能夠率先推出領先的S32G3產品,與其對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發展需求的戰略前瞻密不可分。恩智浦大中華區汽車電子事業部市場總監翟驍曙指出,現在汽車行業的一種發展趨勢是,整車廠對整個電子電氣架構產生了更大的把控需要,可能會把電子電氣架構完全委托給一家外部供應商,否則很難做到多家供應商有機協調并完全滿足整車廠需求。鑒于此,恩智浦與廣汽的合作正變得更加緊密,從原來的間接服務升級為如今的直接接觸。即便未來行業競爭會更激烈,恩智浦對S32G產品線的前景還是非常有信心。
對此,張雄持有類似觀點。他認為,汽車供應鏈已經從鏈狀生態變成環狀生態。“以前的鏈狀生態不需要閉環,只要買某個功能即可,至于具體是誰家的芯片顯得不重要。但現在我們需要告訴芯片廠什么樣的芯片,才能支撐我們未來對整個產品和服務的要求,所以才形成了OEM和芯片廠的強互動。另外,對整車企業而言,集中式(架構)從技術角度肯定能保證穩定,不會變來變去,同時集中規模越大性價比就會越高。因此,我們選擇恩智浦是正確的。”
在未來的研發布局和發展戰略方面,翟驍曙透露,“在整車架構的發展趨勢下,對先進技術的投入是必需的。目前,我們已經開始投資5納米車規工藝,對一些整車廠更強的性能需求正在做先導性投入。”Frank Kitzing也表示,恩智浦正在進行下一代技術的相關籌劃,相信在產品性能、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以及集成度等方面,將能有更為令人刮目相看的提升。同時,下一代產品在實時控制、應用處理等技術方面都會有更強大的性能滿足客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