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記者 趙云帆 上海報道
(相關資料圖)
近日,長鏈二元酸生產企業寧科生物(600165.SH)(原“新日恒力”)發布公告,由于此前擬向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子公司寧夏中科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增資3億的濟南長悅新材料科技產業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文簡稱“長悅新材料”)未能在日期3月31日前實繳,導致公司主營業務月桂二酸生產線出現臨時停產,公司存在被ST的風險。
也正是該則公告,澆滅了市場對寧科生物“咸魚翻身”的期望。截至4月11日,公司股價自前述事項披露后累計下跌超22%。
不過,另據記者調查,該公司停產的背后,并非簡單因增資款項不到位所致,其或另有隱情。
停產幕后真相
2022年4月,當時還被稱為“新日恒力”的寧科生物公告,公司5萬噸月桂二酸通過技術驗收,并達到預定使用狀態。直至2023年4月初公司宣布停產,前后時間僅為一年。
然而,在過去一年中,這條命運多舛的生產線一直長期“掉線”。2022年8月16日,公司宣布擬擴建該月桂二酸生產線,同時對原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將5億噸/年產能提升6.5萬噸/年,生產線擬停轉80天。
2022年11月2日,公司稱技改主體工程已然完成,但仍“將結合實際生產情況逐步提升產能,有序恢復生產。”
也就是說,僅短短1年內,這條生產線就經歷從正式投產,擴產,技改停產,逐步復產到再停產的全過程,其命運之多舛令人咋舌。
21世紀經濟報道曾于去年11月發表《代理銷售的魔法:新日恒力月桂二酸銷量大爆發的虛幻與現實》、《新日恒力的軟肋:核心專利技術的紛爭與迷茫》等系列報道,指出了新日恒力(即寧科生物)托管侵權公司事實,及其在月桂二酸生產技術、客戶渠道、銷售規模等方面存在的重大疑問,外界質疑公司疑似通過托管一家技術侵權企業實現產能部署。
記者調查報道發現,在去年寧科生物實現月桂二酸產能釋放之前,公司恰好托管了一家名叫“山東歸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山東歸源”)的企業,該企業目前租賃了一條通過侵權凱賽生物(688065.SH)月桂二酸生產技術建造的生產線,而該生產線原由侵權凱賽生物技術的主體山東瀚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瀚霖”)建成。
前述事項發生后,凱賽生物方面基于此前的侵權事實,公開質疑寧科生物“借殼生蛋”,通過托管山東歸源租賃的侵權生產線實現月桂二酸量產。但彼時寧科生物方面則回應稱,托管山東歸源并非是為了借用其生產線,而是為了與公司共同探索月桂二酸下游應用。
然而,在回應不久之后,寧科生物就接連出現以擴產,技改等為理由的停產情況。直至2023年1月20日,寧科生物公告宣布終止其與山東歸源的委托管理協議,兩個多月之后,該生產線則又以資金不足為由宣告停產。
記者通過咨詢部分化工與貿易行業人士獲知,寧科生物使用的生物法制造月桂二酸生產的原料,主要為烷烴和玉米,此外便是常規能源和人員運營成本,固定資產折舊則無需消耗現金投入。
另外,如在獲得下游訂單的情況下,一般會支付訂金和一定比例的貨款,如經過貿易商中介則可申請訂單或供應鏈信貸,不應存在擁有訂單卻無法生產的情況。
然而,寧科生物在去年公告擴產和技改事項,其中技改項目耗資約5億且已經基本完成,擴產則計劃投資逾22.5億元。在已經實施大額投入、同時還規劃大量資本支出的情況下,公司卻受困于區區3億元增資款而出現停產,不禁讓外界感到匪夷所思。
對于前述種種矛盾之處,記者曾嘗試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聯系寧科生物證券部,但均未得到回應。
難言之隱
此前,凱賽生物曾公開質疑寧科生物月桂二酸生產是“借殼生蛋”,此次寧科生物宣告子公司停產,背后又有何隱情?
記者近日獲得的一份材料顯示,此前與寧科生物簽訂托管協議的山東歸源,早在去年9月開始便已牽扯進其承租生產線的山東瀚霖公司的破產重組之中。
該資料顯示,山東瀚霖將在山東萊陽市的協調下進行破產重組,并已經在2022年9月獲得了山東萊陽法院的預重整《決定書》。
資料還透露,山東歸源作為山東瀚霖資產的承租人,有意向和資歷對山東瀚霖進行資產重組,但受困于山東瀚霖債務以及公司資金,暫時難以單獨對其進行重組。
值得注意的是,該資料還透露重組管理人遴選山東瀚霖重組對象的過程,包括其曾經接洽過多個上市公司了解其重組意愿的事實。
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為尋找重整投資人,臨時管理人對具備經營長鏈二元酸產業所需的團隊及相關業務能力的主體進行篩選和溝通。該等主體多數為上市公司,有的主體“與瀚霖存在較大矛盾”,有的“尚需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建長鏈二元酸生產線的運作,無暇參與瀚霖生物的重整”,“有的主體認為若其自行進行產能擴張,可以和現有生產線共用設施,避免重復建設,比參與瀚霖生物重整更具經濟性”;有的主體“不愿在重整階段涉足瀚霖生物投資,希望瀚霖生物完成重整,構建規范、成熟、獨立的業務運作主體后再考慮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該份材料中所載的生產長鏈二元酸的上市公司,僅有凱賽生物、寧科生物和平潭發展(000592.SZ)三家,其中平潭發展當前長鏈二元酸產能較少,僅為0.4萬噸/年,與凱賽生物、寧科生物兩家企業規模差異均較大。而凱賽生物又顯然與山東瀚霖存在“較大矛盾”。
該資料還顯示,在重組完成后,最后擔任重組人的山東歸源將不再依附其他代管方生產長鏈二元酸產品,而是將在未來選擇獨立上市。
目前的矛盾是,一方面,寧科生物所托管的山東歸源正在獨立籌劃重組;另一方面,不斷調整生產線的寧科生物,其大股東卻在急于尋找脫身良機。
2022年9月9日,寧科生物控股股東上海中能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宣布與山東省壽光市金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然而在2023年3月13日,寧科生物披露,該項轉讓協議已然終止。
同時,2022年11月,壽光金投疑似關聯方長悅新材料以獲得寧科生物子公司總經理、財務總監管理層重要崗位為前提,對寧科生物長鏈二元酸生產子公司進行3億增資。但截至今年4月,增資款尚未落地,寧科生物子公司被迫停產。
眼花繚亂的運作當中,壽光金投與其關聯方萊陽企業山東歸源、山東瀚霖等貫穿其中,使得上市公司枝節橫生。
眼下,寧科生物被迫停產且發出退市風險警告,對公司影響及后續如何發展,還有待投資者的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