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從三月初以來,市場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預期可謂瞬息萬變,從加息50個基點重回桌面,到停止加息,再到年底前降息一次,現在甚至開始預期年底前將多次降息。
(資料圖片)
這一系列矛盾的預期轉變,源于美國強勁經濟數據與銀行業危機帶來的美聯儲貨幣政策矛盾。總的來看,自上周美聯儲如期加息25個基點之后,“降息交易”開始主導市場。那么,美聯儲現在真的面臨兩難抉擇嗎?今年真的會降息嗎?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降還是不降?這是個大問題!
同樣是預期美聯儲降息,“降息交易”跟“衰退交易”卻有所不同,根本的區別在于美國經濟是否會發生衰退。降息預期對各大資產來說都是個大利好,而衰退預期則明顯偏利空。
從原油、黃金和美股的表現來看,近期市場的表現更偏向“降息交易”,市場進入常說的“壞消息就是好消息”的階段。
除了銀行業危機之外,美聯儲最青睞的指標也傳遞出降息的信號。當時,3個月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比當前聯邦基金利率低了134個基點,倒掛幅度比2001年1月創下的歷史最大倒掛幅度更嚴重,鮑威爾曾稱,如果該指標出現倒掛,“就意味著美聯儲需要降息。”
道明證券策略師格倫(Jan Groen)在美聯儲議息會議之后也表示:
“考慮到迄今為止的緊縮政策和銀行信貸緊縮,美聯儲降息可能會比市場目前預期的更快到來。由于繼續預計經濟將在第四季度陷入衰退,我們仍然認為美聯儲將在12月的會議上開始降息。”
雙線資本CEO、“新債王”杰弗里·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周一則表示,美聯儲今年將“數次”降息,因為經濟的整體狀況“顯然疲軟”。
已退休的“老債王”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此前也曾發文稱,美聯儲加息已到極限,經濟衰退計日可待。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知名經濟學家杰里米·西格爾(Jeremy Siegel)甚至認為美聯儲上周加息是大錯特錯,美聯儲不可能做到既降通脹又穩金融。過去幾個月,西格爾還多次表示,叫停加息甚至降息是有必要的。
特斯拉CEO馬斯克則在美聯儲宣布加息之前就瘋狂喊話,認為美聯儲應該至少降息50個基點,因為數據存在“滯后性”。
當然,盡管“降息派”的聲勢越來越浩大,但是并非所有投資者都認同美聯儲降息的預期。
貝萊德投資研究所的策略師認為,市場對美國降息的押注是錯誤的。他們在一份最新的報告中稱:
“我們預計今年不會降息,降息是央行在衰退來襲時急于拯救經濟的老套路。抗通脹戰斗將進入一個新的、更微妙的階段:力度減弱但仍然沒有降息。”
摩根士丹利首席全球經濟學家賽斯·卡彭特(Seth Carpenter)也回答了“央行何時才會擔心金融穩定勝于通脹”的問題,他表示:
“當通脹不再是一個問題的時候……美聯儲告訴我們,它愿意為了降低通脹而承受比過去更多的經濟陣痛。”
由此可見,卡彭特認為,在通脹降至目標水平之前,美聯儲不太可能會降息,哪怕是經濟出現陣痛。
那么,當前美聯儲決定其貨幣政策的關鍵究竟是什么?
美聯儲真的面臨兩難抉擇嗎?
決定美聯儲接下來貨幣政策的關鍵,究竟是抗通脹還是保金融?這是當下所有人最為關心的問題。
因為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隨著銀行減少放貸并支撐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金融環境足夠緊縮,有助于幫助美聯儲為過熱的經濟降溫,并減少加息的必要性。在這種情況下,控制通脹和防止金融崩潰的工具可以單獨有效地發揮作用。
而在極端情況下,對抗通脹和支持銀行的政策指向相反的方向。為了降低通脹,美聯儲需要提高利率并從銀行系統中撤出流動性。而為了避免金融危機,他們將為受創的貸方提供流動性并降低信貸成本,令美聯儲進退兩難。
彭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Anna Wong表示,如今“對抗通脹”與“金融維穩”兩大任務之間的關系比美聯儲140年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張。她認為,要使信貸收緊至足以適當抑制通脹的水平,那么當前的危機必須嚴重惡化。如果這種情況沒有發生,“市場將不得不上調對美聯儲的加息預期”。
按照這種想法,美聯儲將跟通脹死磕到底,直至危機嚴重惡化。
事實上,如果“陰謀論”一點,硅谷銀行的破產都可能是美聯儲刻意為之的。盡管在硅谷銀行爆雷之后,華爾街普遍認為這只是“個例”,但是隨著危機發酵,人們發現情況并非如此。作為一個監管行,美聯儲竟對銀行業的現狀一無所知,這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不排除美聯儲是故意的。為什么呢?過去1年,美聯儲累計加息475個基點,然而通脹卻依然頑固。按照華爾街大鱷彼得·希夫的說法,要想將通脹降至目標水平,美聯儲還需將利率提高2-3倍。
同樣是戳破經濟泡沫,如果等到利率提高2-3倍經濟泡沫才破裂,那么代價就太高了。畢竟現在誰也不知道加息的滯后效應威力有多大。
更重要的是,持續加息將令資金持續逃離美債,從而導致美債不斷下跌,各大銀行賬面的美債價值也將不斷縮水,如果將利率提高2-3倍,那對整個銀行業來說才是真正的滅頂之災。
如今,僅僅通過一個地區銀行的破產,就能引發市場的警惕,打壓通脹預期,并令資金回流美債,對美聯儲和整個美國經濟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退一步來說,就算這場危機確實是美聯儲監管不善的結果,現在看起來,它不太可能演變成類似2008年的金融危機。
在美聯儲連續9次加息之后,美國地區性銀行的盈利預期僅略低于史上最高水平,狀況遠遠好于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如果近期沒有更多壞消息,那么這就將被視為好消息。
另外,硅谷銀行的體量比雷曼兄弟小得多,因此其風險溢出效應也遠低于雷曼兄弟的倒閉。更重要的是,跟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時的滯后反應,尤其是拒絕救助雷曼兄弟的舉措相比,這次美國監管機構的反應之迅速令人嘆為觀止,可能極有效地阻止了蔓延風險。
因此,對于美聯儲來說,目前貨幣政策的重心將仍是通脹。本周五將公布美國2月PCE物價指數,這是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其中,核心PCE年率預期將持平,盡管月率預期下降,但仍反映出通脹的粘性。
因此,摩根士丹利的卡彭特表示,以通脹為代價來換取金融穩定的想法是錯誤的,降低通脹仍是美聯儲、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等央行的首要任務。
央行也在密切關注銀行業的發展,以確定持續加息是否會令情況惡化,目前為止,央媽們的答案是“不會”。因此,在通脹降至目標水平前,央行可能不會收手。
Jackson Hole Economics的聯合創始人、瑞銀前首席經濟學家拉里·海瑟威(Larry Hatheway)則表示:
“美聯儲可以一邊走路一邊嚼口香糖,可以在不犧牲通脹目標的情況下支持脆弱的銀行,美聯儲不會為了贏得銀行業危機戰爭而輸掉與通脹的斗爭。”
海瑟威認為,如果美聯儲為銀行業提供的融資導致通脹抬頭,那么它大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回收流動性,以抵消這一影響。
因此,在拯救銀行業的同時,美聯儲可能也將跟通脹死磕。
綜上所述,盡管危機還未完全消退,但是也不太可能發展成另一場全球金融危機,但通脹卻依然頑固,因此接下來的關鍵恐怕還是宏觀經濟數據,尤其是通脹和就業數據。
市場恐再變盤,小心遭獵殺!
美聯儲上周給出的信息也印證了上述結論。
結合會議聲明、FOMC經濟預測和鮑威爾新聞發布會講話,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加息即將結束,但美聯儲將繼續縮表。
第二,關注銀行業風險及其帶來的信貸緊縮對經濟的影響(但鮑威爾認為銀行體系出現的風險事件只是“個例”,美國銀行體系穩健且有彈性)。
第三,認為通脹依然過高,勞動力市場緊張,堅定2%長期通脹目標。
第四,與會者認為今年不會降息。
第五,下調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和失業率預期,軟著陸概率下降。
可見,雖然美聯儲也很關心銀行體系的問題,但是通脹目標仍定在2%,并未像此前市場預測的那樣上調,充分體現出抗通脹立場的堅定。
一旦市場認識到這一點,可能會迅速從“降息交易”回歸到對宏觀數據的交易。
現在風險資產反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預期美聯儲將很快降息而涌入市場。華爾街專業人士最近警告稱,如果你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涌入市場的,那就要小心了。
一方面,華爾街有句老話叫“別跟美聯儲作對”。鮑威爾說了,今年不會降息,你卻偏偏要押注降息,這就很容易被獵殺了。
另一方面,一旦市場回過味來,重新開始交易宏觀數據,那么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預期可能很快又會出現反轉。今年年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到時那些瘋狂押注降息的人,恐怕又將“葬身火窟”了。
總的來說,現在瘋狂押注美聯儲降息,風險恐怕大于回報。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