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1、“卡農”原意為“規則”。
【資料圖】
2、指的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
3、其特點是各個聲部有規則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聲部按一定的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
4、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就叫作“卡農曲”。
5、我們熟悉的輪唱曲就是卡農曲的一種。
6、卡農出現于十三、十四世紀。
7、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調作為卡農主題。
8、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
9、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也常用卡農手法,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10、 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約翰·帕赫爾貝爾, 1653-1706)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
11、因為聆聽卡農;當年年輕的帕赫爾貝爾,忍受著愛妻和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創作出一組不朽的音樂,以紀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變奏曲,就是后人所稱呼的D大調卡農(Canon in D Major)。
12、 準確地說,作為一種曲式名稱,卡農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為“規則”,“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聲部先后出現,造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一如人世間至死不渝的愛情,相愛的兩人生死相隨,纏綿至極。
13、 帕赫爾貝爾這首最有名的作品《D大調卡農》約作于1680-1690年,最初完成時是一首《D大調卡農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 in D),以三部提琴配通奏低音樂器寫成,但只有《卡農》廣為流傳,此曲注重對位、編排,如同自然、數學公式般以演繹的方式,紡織永無止境的理性之路,給人以寧靜、平和和鼓舞,被稱為“人類理性在音樂上的代表作”。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