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勞動保護是指,國家和單位為保護勞動者,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立法、組織和技術措施的總稱。勞動條件是指,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必需的物質設備條件,如有一定空間和陽光的廠房、通風和除塵裝置、安全和調溫設備以及衛生設施等。下面是小編為您介紹的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的具體知識。
一、勞動保護的內容有哪些
勞動安全保護為了捉住勞動者的勞動安全,防止和消除勞動者在勞動和生產過程中的傷亡事故,以有防止生產設備遭到破壞,我國《勞動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了勞動安全技術規程。安全技術規程的要包括:
①機器設備的安全;
②電氣設備的安全;
③鍋爐、壓力的容器的安全;
④建筑工程的安全;
⑤交通道路的安全。企業必須按照這些安全技術規程使各種生產設備達到安全標準,切實保護勞動者的勞動安全。
二、什么是勞動條件?
勞動衛生保護為了保護勞動者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的身體健康,避免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防止、消除職業中毒和職業病,我國制定了有關勞動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勞動法》、《環境保護法》、《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國務院關于加強防塵防毒工作的規定》、《關于防止廠礦企業中粉塵危害的決定》、《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防暑降溫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防治塵肺病條例》等。這些法律、法規都制定了相應的勞動衛生規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防止粉塵危害;②防止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③防止噪聲和強光的刺激;④防暑降溫和防凍取暖;⑤通風和照明;⑥個人保護用品的供給。企業必須按照這些勞動衛生規程達到勞動衛生標準,才能切實保護勞動者的身體健康。
勞動條件是指職工在工作中的設施條件、工作環境、勞動強度和工作時間的總和.有學者把職業生涯定義為“一系列既分離又聯系的經驗以及人們任何人在一生中經歷的事件
勞動者進行勞動所必備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前者指勞動者維持和再生產出勞動能力的物質條件,即生活資料。后者指勞動者借以實現其勞動的物質條件,即生產資料。有時專指生產過程中有關勞動者的安全、衛生和勞動程度等所必需的物質設備條件,如廠房和機器的安全衛生狀況、車間的氣溫條件、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等。
在剝削制度下,勞動條件基本上是為剝削者所占有,與勞動者相對立,成為剝削者支配和奴役勞動者的手段。馬克思在談到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情況時說:“工人的客觀勞動條件(生產資料)和主觀勞動條件(生活資料),是作為資本,作為被他的勞動能力的買者所壟斷了的東西與他相對立,否則工人就不會出賣自己的勞動能力了,這些勞動條件越是完全作為他人的財產與工人相對立,資本和雇傭勞動的形式上的關系,從而勞動對資本的形式上的從屬,即實際上從屬的條件與前提,也就越是完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85頁)。
從勞動的客觀條件,特別是勞動者的安全、衛生等條件而言,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往往不管工人的勞動條件如何,總是力圖壓低工人的工資,盡可能地節約不變資本,以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只是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和工人階級的長期斗爭,資本家才不得不對勞動條件進行某些改善。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消滅了勞動條件與勞動者之間的對立,勞動條件成為保證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手段。因此,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條件會不斷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