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編者按
(相關資料圖)
2022年,婁星區全面推進“三基三創”基層治理能力提升行動,將全區144個行政村劃分為1042個屋場,著力探索“屋場單元”治理模式,涌現出了一批創新案例。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星’屋場”系列報道,解析基層治理的密碼和底色,激勵全區上下實干實效,奮力推動婁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今天,我們來關注杉山鎮鎮南村街下屋場的創新路徑和方法。
每到傍晚閑暇時分,70歲的謝春娥都會到屋場小廣場散步。她所在的街下屋場位于杉山鎮鎮南村,干凈整潔的道路、精美雅致的小菜園、設施齊全的休閑廣場......綠樹點綴、鳥鳴蟲唱,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
(街下屋場俯瞰圖)
街下屋場共有農戶66戶,涉及8個村民小組,曾經一度糾紛矛盾突出,人居環境差,自治能力薄弱。美麗屋場的建設讓它“破繭新生”,實現華麗蝶變。
黨建引領,繪就同心圓
筑牢戰斗堡壘,選好“領頭雁”是關鍵。在黨組織推薦和村民的推選下,71歲的老黨員劉也先當上了街下屋場黨小組組長和屋場理事會會長,從街下屋場的籌劃、設計到建設,他一刻也沒閑著。
“村里搞屋場,我是第一個響應的,當時正好要修繕河道,我就帶頭讓出了自家的部分地,能出一份力,我很開心。”劉也先笑著告訴記者。
望著修好的鎮南河河堤,劉也先的思緒回到了過去,“最嚴重時一年發了9次大水,把沿線的田都沖毀了,惱火得很。”曾經的鎮南河,河道淤塞,一到汛期,雨水溢出,造成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毀壞,農田被淹。
(“屋場會”成為村民議事平臺)
修繕河道、保護良田成為村民心頭強烈的愿望。“修河道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好事。”“我支持搞!”“要出工出力,我帶頭!”“屋場會”上,大家紛紛建言獻策,達成了共識,將其作為屋場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
眾人拾柴火焰高。村民建設美麗屋場熱情高漲,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廢棄的油榨房變成煥然一新的小廣場,涼亭、健身器材、公示欄、文化墻等一應俱全,除了開“屋場會”,平時還有不少村民攜老帶幼在此散步、休閑、跳廣場舞,熱鬧得很。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街下屋場充分發揮鄉賢、黨員、村民代表的示范引領作用,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形成“黨小組引領、理事會落實、村民為主”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實現黨組織建設與和美屋場建設“同頻共振”。
積分賦能,激發新活力
與傳統超市不同,在街下屋場“文明積分超市”,每一件商品標注了積分數字,“顧客”購買商品不用錢,只能用積分兌換。
“今年,有的村民用積分領取了價值400多元的日常生活用品。”鎮南村黨總支書記彭亮介紹。
(“文明積分超市”激勵村民自治)
美麗屋場建好了怎么管理?怎么樣發揮出最大效益?街下屋場從積分制管理中找到了答案。
從群眾參與宣講學習、衛生評比、文明善行、義務出工、志愿服務、移風易俗等十個方面進行積分獎勵,對大操大辦、耕地拋荒、鄰里矛盾等八個方面進行通報扣分,采用村民全參與、各項事務全納入、評分細則全公開模式,建立動態積分臺賬,每月公示公開,村民全程監督積分管理的各個環節。同時建立道德紅藍榜,對身邊的模范榜樣登上紅榜進行表彰獎勵,對不良現象登上藍榜全村通報批評。
“100積分可以兌換一桶油、一桶洗衣液。”村民劉六元拿著自己累積的100積分,來到“文明積分超市”進行兌換。1個積分等同于1元人民幣,在每月衛生評比中,“最美清潔戶”最高可以獎勵積分10分,參加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會議每次獎勵積分20分,參加環境大掃除等志愿服務每次獎勵積分20分,見義勇為、拾金不昧等對社會做出貢獻獲得政府或權威部門榮譽獎勵的每次獎勵100積分......
比一比、評一評,積分制、巧管理。彭亮告訴記者,“老百姓通過積分制,獲得一些生活小物品,也點燃了自己自覺共建共治共享的熱情,成為屋場治理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者,撬動屋場“大變樣”。
志愿服務,孕育新風尚
在街下屋場,總能看到一些穿紅馬甲的身影在廣場上、道路旁,撿拾垃圾,清掃路面。
(志愿者在清掃公共區域)
街下屋場位于X020縣道周邊,馬路邊上店鋪多,車輛、行人也多,垃圾亂扔、柴草亂垛、部分廢舊塑料制品亂堆放……“臟亂差”狀況曾一度突出,群眾反映強烈。
“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屋場將路域環境整治作為改善人居環境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一支15人組成的志愿服務隊。隊員曾潤平說:“我們都是自愿參加,道路干凈了,大家都舒服。”
最初,少數村民不是很理解,村里移風易俗各項工作也推動不下去,志愿服務隊便以身作則去引導和感化群眾,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道德素養。
近年來,在森林防滅火、環境整治、“敲門行動”等重點工作中,處處可見志愿者的身影。他們配合工作隊和鎮南村網格員對屋場農戶進行衛生評比、調解鄰里矛盾糾紛、夜間常態化巡邏、宣傳改陋習樹新風知識、開展文藝活動……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村民受到感染,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
村民劉花紅因鄰里糾紛多次到省市上訪,在區、鎮、村三級的指導下,志愿服務隊配合屋場理事會,從熟人關系著手,多次上門做政策解釋和思想工作,疏通情緒、化解情緒,最終成功將該起長達三年之久的信訪案息訪息訴。
在志愿服務隊的努力下,屋場還成功組建了一支廣場舞隊,為村民生活增添歡樂。村民劉六元說:“閑時打麻將的人少了,參與文藝活動的人卻多了!”
同心同力,共建共享。隨著建設的持續推進,街上屋場添色添彩,美麗鄉村漸入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