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原標題:四部門“亮劍”藝考培訓 構建全鏈條監管體系
推動學校藝術教育提質增效
【資料圖】
□ 本報記者 趙晨熙
音樂考試、美術考試、舞蹈考試……藝術考試不僅有利于專業院校招攬有藝術特長的人才,也是許多年輕人追求夢想的舞臺。近年來,藝術考試逐漸升溫,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國各大藝術院校共接到140多萬份報名表,比2022年的報名人數119萬增長了約20%。
藝考不“易考”的現實也讓藝考培訓成了“香餑餑”,然而,在藝考培訓機構遍地開花之下,虛假宣傳、無證經營、教師侵害學生等亂象時有發生。
近日,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深化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中加強藝考培訓規范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藝考培訓規范管理作出全面部署。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王敬波表示,藝考主觀評價因素較大,導致亂象較多,依法加強藝考培訓治理勢在必行,《通知》的出臺恰逢其時。
“規范管理既是藝考培訓市場擴容產生問題后的監管需要,更是保護學生藝術之夢的必要之舉?!?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提出,除了健全藝考培訓監管長效機制外,要想標本兼治,還需疏導藝考生對校外藝考培訓的需求,強化學校多樣化教育。
開展培訓必須證照齊全
提起藝考培訓,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劉曉彤一肚子苦水。一年多前,為了讓學小提琴的孩子考入心儀的學校,她經人介紹,為孩子報了所謂某名師開辦的培訓班,雖然費用不菲,但名師承諾“有關系”,能幫忙疏通。可最終,孩子并未在老師的“幫助”下進入原計劃的學校。
有劉曉彤類似遭遇的家長和學生不在少數,近年來,藝考培訓亂象頻發,有的機構打著“與藝術院校招生合作”等旗號誘騙家長,有的機構招考舞弊形成利益輸送鏈,更有甚者,一些所謂“老師”借助培訓之便,趁機猥褻、性侵學生……
針對藝考培訓亂象,相關部門曾多次出手規范整治。2022年10月,教育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部署,對面向中學生或未成年人的藝考培訓機構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對無證辦學和虛假宣傳等進行治理。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在針對藝考培訓調研時發現,仍存在部分無證機構違規辦學、培訓收費居高不下、培訓質量良莠不齊等突出問題。
為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切實維護學生及家長合法權益,相關部門出臺《通知》,完善政策舉措,健全長效機制。
藝考培訓涉及面極廣,如何確定藝考培訓范圍是首要關鍵?!锻ㄖ穼⑺嚳寂嘤柼攸c確定為,主要針對藝術類高考科目進行專業能力培訓,面向特定學段學生,尤其是高三準備藝考的學生;考培訓科目,主要針對音樂類、表(導)演類、舞蹈類、美術與設計類、播音與主持藝術類、書法類、戲曲類等高校藝術類專業省級統考、高校??伎荚嚳颇?。
《通知》對具有此類特點的培訓機構進行規范,要求所有機構均要“證照齊全”,開展藝考培訓必須取得藝術類校外培訓資質,統一納入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現有機構要進行項目標識,新設機構要暢通審批渠道。
劉曉彤說,像她為孩子報的那類私人培訓機構并不鮮見,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家長也應自覺抵制此類違規培訓機構。
對此,首都師范大學中小學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長薛海平認為,應構建靈活精細長效的監管組織體系,根據藝考細分領域差異,構建多層級、多主體協同監管的組織體系。還應鼓勵民眾檢舉披露,形成政府監管為主、社會監督為輔的良性監管格局。
“要以執法等法治方式來保障監管,有序推進協同執法?!蓖蹙床ㄖ赋?,應明確各部門職責,避免出現監管盲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履行牽頭責任,構建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紤]到藝考培訓具有較強流動性,也要注重區域間信息共享,構建跨區域聯合執法機制。
明確考評人員回避原則
從業人員是藝考培訓問題的突出領域,教育部、人社部在2021年9月印發的《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管理辦法(試行)》和教育部等13部門發布的《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中對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基本條件作了規定。
《通知》進一步強調落實省級職責,要求各省級藝術類培訓主管部門明確藝考培訓從業人員資質要求,除對從業人員的教學能力提出了“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或相應類別的職業(專業)能力”要求外,特別強調機構不得聘用有性侵、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記錄人員從事培訓,并要求全面落實從業人員準入查詢制度。
藝考培訓有別于普通藝術培訓,一些機構利用家長迫切心理,以與藝術院校招生合作關系、有內部關系等作為賣點,開設所謂“保過班”“招考內部輔導”等吸引家長報名,有的甚至以此向家長索賄。在熊丙奇看來,這種行為不但侵犯了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也破壞了招考公平。
對此,《通知》明確了考評相關人員“回避”原則,強調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在職教職工、參與相關藝術類專業省級統考和高校校考命題、評分(卷)的專家評委不得參與或變相參與培訓機構藝考培訓活動。同時,規范了招生宣傳等行為,嚴禁機構與學校在職人員利益勾連獲取培訓生源,或進行虛假商業營銷宣傳;嚴禁機構與學校教師、考試評委等人員內外勾連、組織作弊、干擾藝考秩序。
王敬波指出,《通知》涉及培訓主體監管、從業人員監管、宣傳招生監管等,構建了藝考培訓全鏈條監管體系。
“要將藝考培訓納入常態化監管,尤其要通過掌握培訓內容、學員及收費情況等,進行過程性監管。”熊丙奇認為,機構涉及招考舞弊等問題,除了要將涉及招考舞弊的人員繩之以法外,還應建立黑名單制度,將涉案培訓機構與人員納入黑名單,斬斷藝考“考、招、培”利益鏈。
推動學校藝術教育提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
熊丙奇發現,當前很多高中沒有為藝考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輔導,這讓學生不得不選擇藝考培訓機構。在他看來,健全藝考培訓監管長效機制,不僅要規范培訓機構,還需疏導藝考生對校外藝考培訓的需求,要推進高中多樣化辦學與個性化教育,加強學生藝術教育,滿足藝考學生需求。
薛海平也表示,當前部分學校藝術教育資源短缺、教師匱乏、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制約了學校藝術教育育人功能的發揮,應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地位,推動學校藝術教育提質增效。
為推動校內藝術教育發展,《通知》提出三方面政策措施,要求各地支持藝術類特色高中發展,擴大優質校內資源,提升藝術教育質量,對有藝術升學需求的生源進行合理規劃和集中培養;加強普通高中學校藝術類專業教師配備,根據學校實際開設多樣化藝術選修課程,豐富校內課程資源;最大限度統籌轄區內藝術教育資源,統一規劃布點,為在校學生提供集中輔導。
考慮到一些學校藝術專業力量有限,《通知》特別制定了引入校外藝術教育資源政策,意圖讓物美價廉的服務“走進來”,而不是讓學生“走出去”。
對于校內資源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的,《通知》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可根據實際需求適當引入校外培訓機構藝考培訓資源,為藝考學生提供集中輔導。應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負責校外資源引入工作,確定引入服務項目清單,并動態評估調整,學校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清單內的服務項目,不得從中牟利,并由學生自愿參加。為突出公益性,要求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確定服務引進費用標準,并要明顯低于在校外提供同質培訓服務收費水平。
薛海平指出,《通知》相關規定拓寬學校藝術教育資源渠道,豐富藝考學生選擇,為學校藝術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推動學校藝術教育教學改革,緩解學校藝術教育資源緊缺局面,提高學校藝術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