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資料圖】
“利用數據分析就能排查出脫管、漏管違法線索,極大便利了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的開展,讓違反規定的社區矯正對象無處遁形。”近日,我院通過社區矯正脫漏管法律監督模型,發現一批監督線索,讓我深切感受到運用大數據手段為檢察工作帶來的高效便捷。
2022年8月,我院在開展社區矯正檢察監督中發現,社區矯正對象唐某(已懷孕)行程數據異常,我們立即進行核查,發現唐某未依法向社區矯正機構履行請假手續,擅自外出終止妊娠,暫予監外執行情形消失且刑期未滿,符合收監執行的條件。對此,我院立即監督貴州省息烽縣司法局對其及時提請收監。
一直以來,由于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取社區矯正的相關信息,無從對社區矯正各個審批、決定環節進行同步監督,導致檢察機關在辦案中難以發現社區矯正對象存在脫管漏管或為逃避刑罰故意懷孕等問題。在辦結唐某脫管案后,我們再一次對此問題展開探討。“運用大數據思維,搭建數字監督模型,一體推進社區矯正脫漏管類案監督”“同步還可以促進漏罪、重新犯罪、收監執行等其他監督有序推進”……同事們紛紛建言獻策。
為確保刑事執行檢察監督提質增效,我們嘗試構建社區矯正脫漏管法律監督模型,提取法院裁判文書數據、交付執行數據、公安機關大數據情報系統和公安“云”中的社區矯正對象在矯期間的活動軌跡數據、社區矯正對象工作檔案數據以及檢察業務應用系統中判決緩刑、管制的生效數據等,通過數據分步比對,發現社區矯正對象脫管漏管等違法違規情形及社區矯正監管制度中的漏洞。自模型運用以來,我們推送社區矯正脫管漏管案件線索121條,核查監督糾正漏管15人次、脫管30人次,實現社區矯正工作大數據核查實質化,潛移默化的思維轉變,讓我們看到大數據對法律監督的疊加效應,真切感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僅如此,我們還通過平臺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比對分析,快速查找出疑似虛假暫予監外執行、社區矯正對象涉嫌重新犯罪、漏罪等信息,通過進一步調查核實,發現重點問題案件和監管執法違法違規問題,進行分類處置,推動全鏈條監督。今年,我們依托模型開展社區矯正監督,發現漏罪或者重新犯罪線索50條、提請收監執行2人。
大數據法律監督推動各部門業務深度融合,真正形成協同辦案的合力。我們也將繼續完善模型邏輯規則,實現從“單一監督”到“融合履職”辦案模式的轉變。
(整理:本報通訊員張秋實?李倩 講述人:貴州省息烽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劉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