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6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主題為“依法嚴懲毒品犯罪強化禁毒綜合治理”的新聞發布會。發布會通報了近年來檢察機關依法嚴懲毒品犯罪、強化禁毒綜合治理工作情況,發布“依法嚴懲毒品犯罪、強化禁毒綜合治理”典型案事例并回答記者提問。最高檢新聞發言人李雪慧主持發布會。
依法“重拳”打擊毒品違法犯罪
堅決遏制毒品犯罪高發勢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最高檢新聞發言人李雪慧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檢察機關一方面堅持依法“重拳”打擊毒品違法犯罪,堅決遏制毒品犯罪高發勢頭;另一方面堅持依法能動履職,主動融入國家禁毒工作大局,落實最高檢“七號檢察建議”,推進寄遞安全問題治理,深入開展毒品預防宣傳教育,努力提升全社會識毒、防毒、拒毒意識,取得較好成效。
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
檢察機關起訴毒品犯罪46.7萬人
最高檢第二檢察廳廳長元明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毒品犯罪37.3萬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8%,同比下降40%;起訴毒品犯罪46.7萬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5%,同比下降33%。批捕起訴數據的下降,說明禁毒工作穩中有進、趨勢向好、成效顯現,毒品犯罪高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新型毒品層出不窮
犯罪呈現年輕化趨勢
元明介紹,當前毒品犯罪案件呈現四個突出特點:
一是新型毒品層出不窮。新型合成毒品名稱、種類不斷翻新,更具偽裝性、隱蔽性和迷惑性,青少年群體容易因獵奇、從眾等原因吸食毒品,社會危害大。國家逐步列管了合成大麻素等多種新型毒品,檢察機關起訴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逆勢上升,相關案件量增長較快。
二是犯罪網絡化明顯。犯罪分子普遍使用互聯網進行毒品交易,采用電子支付等非接觸方式結算,交易流程“人、毒、財”分離,“網絡+寄遞”的形式成為販運毒品的重要方式。在交付環節,犯罪分子多使用虛假寄件人、收件人身份和地址,利用“跑腿”“同城直送”等方式寄遞毒品;在聯系交易環節,犯罪分子除使用大眾化的即時通訊社交軟件外,還使用閱后即焚等新型通訊軟件,采用代號、暗語進行聯系,犯罪手段隱蔽,證據收集、審查難度大。
三是傳統毒品以外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涉毒犯罪量呈上升態勢。隨著國家禁毒工作力度持續加大,不法分子將麻醉藥品、精神藥品作為傳統毒品的替代物進行販賣、吸食,檢察機關起訴的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涉毒犯罪案件大幅增多。部分醫療從業人員在管理、使用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過程中違法犯罪,導致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管理失控,甚至流入制販毒渠道,社會危害嚴重。
四是犯罪呈現年輕化趨勢。涉案人員構成累犯、再犯較多,青少年容易成為毒品特別是新型毒品濫用的高危人群,并參與毒品犯罪,值得警惕。
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
檢察機關對重大毒品犯罪案件
介入偵查3000余件
元明介紹,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對重大毒品犯罪案件介入偵查3000余件,監督立案8000余件9000余人;糾正漏捕8000余人,糾正后起訴7000余人,其中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的1600余人;糾正移送起訴遺漏罪行1.5萬余人次,糾正遺漏同案犯8000余人,其中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的800余人。
通過檢察長列席審判委員會制度
監督辦理重大疑難復雜
毒品犯罪案件
元明介紹,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對毒品犯罪案件提出二審和再審抗訴1100余件,已改判287件。經檢察機關抗訴,對249人改判加重了刑罰,對14人改判減輕了刑罰。通過檢察長列席審判委員會制度,監督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毒品犯罪案件。
以“數字檢察”
推動網絡毒品犯罪治理
元明介紹,檢察機關依法能動履職,積極參與禁毒治理。一是以檢察建議助推禁毒社會治理。二是以“數字檢察”推動網絡毒品犯罪治理。針對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販賣毒品等突出問題,多地檢察機關通過與公安、郵政等職能部門建立數據對接共享機制,推進數據融合,實現數據精準碰撞,形成“數字賦能監督、監督促進治理”的規模效應。三是以能動履職提升綜合治理效果。
全國檢察機關2022年
起訴寄遞毒品犯罪3000余人
元明表示,最高檢于2021年10月向國家郵政局制發了“七號檢察建議”,并抄送交通運輸部等12個相關部門。在國家郵政局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落實“七號檢察建議”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22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寄遞毒品犯罪3000余人,有力遏制了寄遞毒品犯罪的高發態勢。
聚焦新型毒品犯罪疑難問題
發布指導性案例
元明介紹,針對新型毒品層出不窮、毒品犯罪危害嚴重、法律適用難度大的問題,2022年6月最高檢發布了以新型毒品犯罪為主題的第三十七批指導性案例,供檢察機關辦案參照,并公開發布以規范引導社會行為。一是聚焦新型毒品犯罪疑難問題。二是以辦案促禁毒綜合治理。三是傳遞嚴懲新型毒品犯罪理念。
多種形式開展禁毒宣教活動
提升檢察禁毒的傳播力、
引導力和影響力
元明介紹,檢察機關始終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要求,切實履行禁毒預防宣傳教育職責,不斷提升檢察禁毒宣傳影響力。一是打造檢察特色禁毒宣傳品牌;二是構建禁毒宣傳長效機制;三是借助新媒體普及禁毒知識,提高人民群眾對毒品的認知和防范能力。
強化“打財斷血”
深入開展涉毒反洗錢工作
元明表示,全國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加強法律監督,推動禁毒工作縱深發展。加強與禁毒委、公安、法院等部門溝通協調,積極參與禁毒專項整治,強化“打財斷血”,深入開展涉毒反洗錢工作,徹底摧毀毒品犯罪經濟基礎。
禁毒工作典型案事例
來源于司法實踐
最高檢第二檢察廳副廳長張建忠在發布會上表示,“依法嚴懲毒品犯罪強化禁毒綜合治理”十大典型案事例是從各地檢察機關上報的100余件中精選、編寫的。案事例來源于司法實踐,是檢察機關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嚴懲毒品犯罪,推進毒品犯罪檢察治理,取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優秀典型代表。
十大典型案事例有四個突出特點
張建忠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十大典型案事例有四個突出特點:①強化指控證明犯罪的主導作用;②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能;③充分發揮檢察一體化優勢;④協同推進禁毒綜合治理。
江蘇:在依法能動履職中
促進毒品治罪與治理有機結合
江蘇省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呂梅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江蘇檢察機關在推進禁毒綜合治理方面主要有以下舉措:①從源頭強化寄遞毒品防治,與公安廳、郵政管理局等部門健全協作機制;②全鏈條履行檢察監督職能,堅持嚴審、深挖、細查,努力查清全部涉案犯罪人員和全部犯罪事實;③多維度開展禁毒宣傳教育。通過禁毒法治宣講、檢察開放日、公開聽證、庭審觀摩、制作微視頻等形式提升宣傳效果。
最高檢披露麻醉藥品、精神藥品
失管涉毒問題多發原因
元明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當前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失管涉毒問題多發原因:一是部分醫務人員缺乏法治教育和專業培訓,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淡薄,防范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違法犯罪的意識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有些醫療機構監管制度執行不到位,對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采購、儲存、領用、銷毀流程管理混亂,麻醉精神藥品“三級五專”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三是有的醫療主管部門監管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四是麻醉藥品、精神藥品依法不得在網絡上銷售,但仍有不少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被利用網絡平臺販賣,網絡監管有待加強。五是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運行不夠通暢。
堅持治罪和治理并重
推動麻醉藥品、精神藥品
失管涉毒問題的綜合治理
元明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下一步,檢察機關將立足檢察職能,堅持治罪和治理并重,協同相關職能部門共同推動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失管涉毒問題的綜合治理。
在治罪方面,一是要加大辦案力度,依法嚴懲涉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犯罪。對于相關行為構成毒品犯罪的,應當依法以毒品犯罪進行追訴,確保罪責刑相適應。二是要強化業務指導。涉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犯罪在法律適用方面存在較多難題。最高檢將加強頂層設計,及時協調解決辦案中存在的問題。
在治理方面,一是要推動有關部門加大對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監管力度,堵塞管理漏洞。二是要推動壓實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主體責任,嚴格執行麻醉藥品、精神藥品“三級五專”管理制度,避免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脫離管控。三是要多維度形成工作合力,切斷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網絡銷售渠道,嚴格執行《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加大禁毒宣傳力度,營造自覺抵制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失管涉毒的良好社會氛圍。
湖南:專門成立
負責毒品犯罪案件的第十一檢察部
湖南省檢察院第十一檢察部主任汪志勇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湖南省檢察院專門成立了負責毒品犯罪案件的第十一檢察部,在強化對毒品案件的訴訟監督方面主要做法:①強化訴前主導,著力提升毒品犯罪案件指控質量;②強化追捕追訴,確保不放縱毒品犯罪分子;③強化抗訴監督,促進毒品犯罪案件裁判嚴格公正。
江蘇南通:
向市委專題報告寄遞安全工作
推動形成監管合力
江蘇省南通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李寧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以落實最高檢“七號檢察建議”為抓手,向市委專題報告寄遞安全工作,推動形成監管合力,相關案例被最高檢評為典型案例。①抓好檢郵協同聯動;②抓好龍頭企業牽引;③抓好新型業態監管;④抓好閉環數據賦能;⑤抓好禁毒法治宣傳。
從三方面推進
“七號檢察建議”落實落細
張建忠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檢察機關將著重從三方面推進“七號檢察建議”落實落細:①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七號檢察建議”的重要意義;②發揮檢察職能,將“七號檢察建議”做成剛性、做到剛性;③創新工作方法,推動落實“七號檢察建議”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