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2021年開始,陜西省檢察機關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為契機,認真履行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監督職責,堅持督導而不替代,積極推進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
兩年來,陜西省檢察機關扎實開展“檢愛同行共護未來”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監督專項行動,把司法保護關口前移,不斷健全未成年人檢察司法保護體系,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筑牢法治堤壩。“省檢察院先后出臺了檢專門化建設、未檢業務統一集中辦理、涉未成年人重大敏感案件辦理等指導性文件,全省三級檢察院出臺規范性文件334個,規范了‘捕、訴、監、防、教’一體化工作機制。”5月30日,陜西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梁曦告訴記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置保護守護花蕾
“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所謂打鐵必須自身硬,要教育好子女,首先家長要學法、懂法、知法、守法,然后言傳身教,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5月24日上午,在銅川市宜君縣第一中學召開的陜西省檢察機關“檢愛同行——法治進家庭”專項行動推進會上,一場以《依法帶娃,做有愛心、有智慧、有責任的好家長》為題的法治課正在進行。
據了解,目前,全省共有1625名檢察人員在2951所學校擔任法治副校長,已開展法治講座1194次,受教育學生、教師、家長達60余萬人。
“2022年7月15日,‘檢愛同行——法治進鄉村’全國巡講(陜西站)活動啟動。我們抽調全省優秀辦案檢察官分為3個小組赴全省鄉村地區,重點面向全省26個國家級和省級鄉村振興幫扶縣的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困境兒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通過面對面教學,讓法治觀念‘入耳、入腦、入心’。”陜西省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部主任李莉介紹。
據了解,全省各級檢察機關通過開展專題講座、聯席會議、檢察開放日、法治進校園、法治進鄉村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兩項制度”,即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教職工入職查詢制度。延安市人民檢察院在全市范圍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強制報告制度宣傳月活動;漢中市人民檢察院聯合公安機關制作《強制報告檢警提示》,在全市社區、學校、醫院、診所、酒店、KTV、網吧、校外輔導機構等場所張貼并宣講;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檢察院創作編印漫畫類《強制報告小紅書》,累計發放5000余冊,拍攝微視頻《醫生,求您別報警》被多家媒體轉載,在“同心圓”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中心的法治宣教廳設置強制報告專區,播放公益宣傳片《聚光》并進行重點解讀,切實提高強制報告制度的社會知曉度,形成社會認同。
幫教相融愛護花蕾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陜西省檢察機關依托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持續開展社會調查研究,全力建設專門工作陣地,積極鏈接外部資源,提升涉罪未成年人幫教工作專業化水平。
陜西省人民檢察院與團省委、省兒童心理學會對司法社工進行總結評估,聯合在線培訓司法社工和志愿者1200人,經嚴格考核續聘30名、新聘任30名,指導11家市、縣檢察院將司法社工納入政府購買項目,推動建立司法保護借助社會力量的長效機制。渭南市人民檢察院依托觀護幫教基地,對158名涉罪未成年人開展精準幫教,其中17人重新就業或考上大學。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檢察院深入轄區司法所,監督檢查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情況,對司法所在制度執行、監督管理、審批流程、針對性幫教措施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監督。商洛市洛南縣人民檢察院接受省內外檢察機關委托,聯合教體局、職教中學對6名涉罪未成年人開展異地幫教,幫助其早日回歸社會。
2022年1月,漢中市勉縣人民檢察院未檢檢察官和小浩(化名)的父親驅車150公里趕到四川省廣元市某中學,將已經接受為期5個多月觀護幫教的小浩接回家。
“爸爸,您和媽媽還有弟弟都好吧?”
聽到兒子見面后說的第一句話,小浩的父親紅了眼眶。他一邊用手擦拭眼睛,一邊掩飾著說:“都好,都好,這里的風可真大。”
事后,小浩父親感慨地對檢察官說:“以前我們父子見面不是爭就是吵,兒子主動問候家人,這還是頭一次,幫教確實有效果。”
據了解,17歲的小浩因盜竊他人財物觸犯刑法,檢察官審查案件后,對小浩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考驗期6個月。
小浩的父母常年外出務工,無暇照管小浩,不能實施有效管教,所以希望檢察機關能夠幫助小浩進行矯治,使其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案件承辦檢察官金鋼把家庭的希望掛在心間。經多方尋找,他聯系到了四川省廣元市某中學。隨后,檢察官進行了實地考察,詳細了解學校教學力量、師資水平和管理方式以及矯治效果。最終,小浩在老師、檢察官、心理咨詢師的悉心幫助下,思想和行為均得到矯治,重拾了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此次幫教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對小浩的觀護幫教中,我們打破了地域限制,建立異地幫教機制,拓展了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工作的路徑,提升了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幫教效果。”漢中市人民檢察院未檢辦主任田方說。
凝聚合力呵護花蕾
“在‘檢愛計劃’司法救助工作中,我們突出因人施策、因案施策,協同相關單位形成多元化幫扶救助方案。”商洛市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楊小芳介紹,該院有效搭建司法救助線索發現模型,實時智能篩查司法救助線索,全面拓寬司法救助案源,將“輸血式”司法救助與“造血式”社會幫扶相結合,真正把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
2022年8月,商洛市人民檢察院兩名干警來到司法救助人小慧(化名)和小燕(化名)家中,將5萬元“檢愛計劃”司法救助金送給兩個孩子,鼓勵她們走出陰霾、擁抱陽光、積極生活。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陜西省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司法救助救急解困、修復社會關系、化解矛盾糾紛的作用,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緊密融合,做到救到要緊處、助在心坎上。同時,陜西省檢察機關持續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特殊群體的關愛救助。
漢中市留壩縣人民檢察院與縣民政局、團縣委聯合制定《強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境兒童保護救助的實施意見》,與縣民政局聯合制定《展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救助專項監督活動方案》,建立了線索移送、處置等多項工作機制,為特殊兒童群體提供了更加嚴密的“司法+政府+社會”保護體系。
寶雞市扶風縣人民檢察院就服刑人員未成年人子女監護缺失情況開展問卷調查,對發現的一名異地服刑人員未成年人子女的日常監護問題,積極與當地民政部門對接,妥善安置。
商洛市商州區人民檢察院在辦案中發現,犯罪嫌疑人9歲的女兒無人撫養。經與多家機構溝通對接,區民政局將女孩送至兒童福利院兜底監護。
除此之外,陜西省檢察機關還大力宣傳“公益訴訟隨手拍”APP和12309檢察服務熱線,暢通舉報渠道,助推形成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大格局,提高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質效。
據悉,專項行動開展期間,陜西省檢察機關提出檢察建議183份,參與排查旅館、賓館、酒店等場所1700家,有關部門督促整改684家,責令停業整頓28家,吊銷經營許可證2家;配合有關部門參與排查酒吧、網吧等場所317家,有關部門督促整改56家,責令停業整頓9家,吊銷經營許可證2家。
在專項行動中,陜西省檢察機關通過提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或者行政公益訴訟立案等方式,與公安、文旅、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相關責任單位進行磋商研判,堅持到位而不越位,從法律監督的角度督促有關部門立即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并按時“回頭看”檢驗整改成果,推動了未成年人領域的社會綜合治理,凝聚起了未成年人保護強大合力。
(記者高虎通訊員徐鳴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