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游戲、直播等行業催生的網絡虛擬財產,越來越為公眾所重視。民法典明確規定法律保護網絡虛擬財產,如何妥善處理相關糾紛,平衡好權利人的財產利益,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
(相關資料圖)
法妞網友咨詢:
虛擬財產受損,怎么辦?
律師解答:
法律上并沒有對網絡虛擬財產的統一定義,通說認為有廣義和狹義之說。
廣義上的虛擬財產指的是包括電子郵件、網絡賬號等能為人所擁有和支配的具有財產價值的網絡虛擬物,比如抖音賬號、公眾號等,具備流量變現功能。狹義的虛擬財產主要指網絡游戲中存在的財物,包括游戲賬號的等級游戲貨幣、游戲人物、裝備、技能等。虛擬財產是一種能夠用現有的標準度量其價值的數字化新型財產,屬于財產權保護的范疇。賬號的財產權益客體包括兩部分,一是賬號本身,二是經過用戶對賬號個性化使用、經營所產生的賬號上添附的財產性內容,如粉絲、流量等所反映的財產性權益。
律師補充:
在目前法律并不完善的情況下,當你的虛擬財產受到侵害時,應該至少3條道路并進交叉:平臺或公司申訴,派出所報案(主要是起到威懾及找到對方的作用),證據收集完畢后到法院起訴。游戲產業的繁榮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同時引發的一系列新問題也不容小覷,這無疑對法律制度、司法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當前司法實踐中對虛擬財產價值計算方法混亂,同案不同判現象時有發生,可根據法益主體的不同采取以下不同計算方法:官方價格法。重置成本法。市場現價法。中立機構鑒定法。
律師結語:
網絡虛擬財產一個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價值,民事主體為獲得相應的價值付出了勞動。因此,應在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前提下鼓勵勞動、鼓勵創造社會財富。一旦網絡中的虛擬產品與現實貨幣掛鉤,二者形成相應的兌換關系,則該產品不再是“虛擬”的,本質上屬于財產權利,與實物資產一樣受法律的保護和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