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名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是指社會或他人對特定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組織的品德、才干、信譽、資歷、聲望和形象等方面的客觀評判。這種評價直接關系到民事主體的人格尊嚴和社會地位,屬于重要的人格利益。名譽權,是指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組織就其自身屬性和價值所獲得的社會評價,享有的保有和維護的具體人格權。名譽權的基本內容是對名譽利益的保有和維護的權利。
(資料圖)
法妞網友咨詢:
侵犯他人名譽要承擔什么責任?
律師解答: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譽權。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根據上述規定,侮辱、誹謗是侵害名譽權的主要方式。侮辱是使對方人格或名譽受到損害、蒙受恥辱的行為。誹謗是指通過向第三者傳播虛假事實而致使他人社會評價降低,非法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
侵犯名譽權的方式一般表現為侮辱和誹謗,侮辱是指故意使用貶低他人人格的語詞或動作進行侵犯,這里的侮辱既包括口頭的,也包括書面的,對應到網絡侵權就可能是書面的文字,也有可能是錄音或者視頻。判斷是否達到侮辱,就要看我們的內容是否貶低他人,或者言辭是否過激。誹謗是指捏造、散布虛假的事實,比如對方明明沒有做的事,你說他做了。對方的行為明明沒有達到違法的地步,你非說他違法了。
律師補充:
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同時,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