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買真退假的行為構成詐騙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
網友咨詢:
(相關資料圖)
網上購買真品,退貨時換成假貨,是否構成犯罪?
海南云帆律師事務所何靈鳳律師解答:
買真退假的行為構成詐騙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
利用網絡平臺的漏洞和收貨方之間的信息差,把自己的假貨快遞給商家,來獲取商品貨款,是涉嫌刑事犯罪的,除了需要承擔應當把違法所得退還給商家的民事責任外,還需要承擔應有的詐騙罪刑事責任。
海南云帆律師事務所何靈鳳律師解析:
詐騙罪的大致過程是行為人采用欺騙的方法,使被騙人產生錯誤認識,被騙人因錯誤認識而將財物交付給行為人,被騙人產生損失。采取欺騙的方法,讓賣家誤以為退回的是真貨而同意退款,賣家因錯誤認識而處分自己的財物,遭受財產損失,該行為構成詐騙。
網絡購物因為買家無法見到實物,買家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受到一定影響,為了更好地保障消費者權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網購商品在到貨之日起7日內無理由退貨。然而,若行為人惡意利用7天無理由退貨制度購真退假申請退款,是否需要刑法介入和調整,需判斷該行為是否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
買家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社會危害性是指行為人的行為對社會關系實際造成的損害或可能造成的損害。其一,買家侵犯了賣家的財產性利益。在買家收到貨物后、賣家收到貨款前,賣家享有對買家應收貨款的債權,買家騙取賣家放棄債權,侵犯了賣家的財產性利益。財產性利益和財物一樣可以滿足人的需求,具有財產價值,并且可以轉化為現金或其他財物,在理論和實踐上已經達成共識,財產性利益可以成為詐騙罪的對象。其二,買家的行為破壞了電商平臺交易秩序。電商平臺交易是遠程和非即時交易,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買家的行為具有可復制性和可推廣性,如果這種行為不用刑法加以規制,而僅僅用民事法律來調整,勢必給很多人造成心理的沖擊,如果很多人加以效仿,會嚴重侵犯電商平臺上賣家的合法財產權益和破壞電商平臺交易秩序。其三,買家的犯罪手段惡劣。采取盜竊和詐騙相結合的方法侵占賣家的財產,線下以假貨調包真貨退回,線上欺騙賣家同意退款,盜竊與詐騙相互配合,有序進行。甚至在賣家發現退回的是假貨而拒絕退款后,申請淘寶客服裁決,欺騙淘寶強制將貨款轉給買家,這充分體現出行為人犯罪手段惡劣。
何靈鳳律師補充:
若行為人獲取財物的關鍵手段是秘密竊取,則該行為構成盜竊。若行為人獲取財物的關鍵手段是讓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而自愿處分財物,則該行為構成詐騙。行為人的需求是通過目的反映出來,行為人的手段也是受目的引導,因而在看行為人獲取財物的關鍵手段的同時要結合行為人實施欺詐的目的。若行為人采取欺詐的目的是便于盜竊,則行為人構成盜竊罪。若行為人采取欺詐的目的是讓對方陷入錯誤認識并處分財物,則行為人構成詐騙。例如調虎離山式欺騙取得他人財物應該認定為盜竊,因為行為人采取欺詐行為是為了支開被騙人為盜竊創造便利條件,并且行為人是用秘密竊取的關鍵手段獲取財物。
詐騙罪中被害人的自愿處分行為包含有兩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一是客觀上有交付行為;二是主觀上有交付意識。
何靈鳳律師簡介
自2012年執業以來,代理了多起民商事案件,很好的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