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備2022018928號-30 投訴舉報:315 541 185@qq.com
隨著車輛的增多,交通事故在社會也是經常出現,有的是因為小摩擦沒有什么大問題,但是有的造成的結果就比較嚴重,比如對方嚴重受傷等情況,這種是屬于交通肇事,當然這種情況是會受到處罰,但是當事人又想盡可能的減小處罰,在進行辯護的時候一份好的辯護詞就非常重要。那么2022交通肇事辯護詞范本?以下就是網站小編整理的內容。
2022交通肇事辯護詞范本
辯 護 詞
審判長、審判員:
xzx律師事務所接受**家屬的委托,并征得**本人同意,指派我們作為交通肇事罪被告人**的辯護人,依法出席法庭、參與庭審。通過閱讀案件材料、會見被告人,結合法庭調查的情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及相關法律規定,辯護人對于公訴機關指控**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定性沒有異議,在量刑方面,建議法庭在量刑時對被告人從輕或減輕處罰并判處緩刑。以下辯護意見謹供合議庭參考并希望予以合理采納。
一、本案屬于過失犯罪,事故的發生具有諸多的偶然性因素,被告人的主觀罪過較輕。
交通肇事罪屬于典型的過失犯罪,被告人主觀上不存在犯罪的故意。本案中,被告人沒有任何的犯罪動機或目的,被告人主觀罪較輕。
1、被告人所駕駛轎車是合格車輛,被告人沒有醉酒駕駛的現象。其主觀罪過遠遠小于那些因醉酒、吸毒、無證駕駛,闖紅燈、故意超載或駕駛年檢不合格、零部件失靈車輛等所造成交通事故的案件。
2、被告人的主觀心態是沒有預見到會發生事故,或已經注意而注意力度受到影響。因為被告人自下午7點開車閑轉到零點,駕駛時間長達6個小時,被告人的注意力以及身體的靈敏度均受到影響,并且事故發生時處于夜間,能見度不佳,這些因素影響被告人在緊急情況下的處置措施,其主觀方面的過失較小。
3、本案存在不能預見的緊急避讓因素。
根據被告人的供述,他看見一輛出租車停在非機隔離線(頭北尾南),緊急向左打方向避讓,致使本案事故的發生。(卷宗第51頁,詢問**筆錄)。
被告人的避讓行為系一般人在面臨危險時的合理反映,在主觀上甚至可以排除故意或過失,歸因于不能預見的客觀原因。盡管我們無法確切知道,避讓這輛出租車的行為在本次事故中到底產生了多大作用,但是,我們同樣無法排除緊急避讓這一客觀因素對本次交通事故的影響。
因此,較之于其他諸如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搶劫等犯罪而言,被告人沒有卑劣的動機或者目的,并且有避讓、長時間駕駛、夜間行車等客觀因素,其主觀罪過較小。請法庭在量刑時充分考慮,使罪與刑罰相適應。
二、被告人**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具有法定從輕、減輕處罰的量刑情節。
事故發生當日下午,被告人**得知發生了交通事故,并且造成死亡后果,在交警隊沒有抓獲被告人、沒有對被告人采取強制措施的情況下,被告人主動到交警隊投案,如實陳述交通事故發生的全部過程。
根據《刑法》第67條的規定,符合自首的條件,在量刑方面應該予以考慮,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三、被告人不具有“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情節
1、“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的定義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文稱“解釋”)第2條的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2條第1款規定和第2款第(1)至(5)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其構成要件要求具備主客觀兩個方面:
a、客觀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是最高院《解釋》中規定六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
b、主觀方面:行為人在逃逸時都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并對逃逸行為有直接的故意。
2、被告人**沒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不清楚自己的行為造成交通事故,主觀方面不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要件。
被告人**沒有逃匿到外地或就近隱藏,在得知自己發生交通事故后,即自動投案,如實陳述,表現出等候處理,愿意承擔法律責任的態度,顯然沒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
同時,**駛離事故現場時并不清楚自己發生了交通事故。結合**的供述,**不清楚撞到人并造成死亡的后果。他是在當日早上見到血跡,經過打聽后,在12點左右確認事故發生的。(卷60頁,詢問筆錄)
因此,從對事發中行為人對事故的明知程度、事發后行為人的行為表現上來進行判斷,被告人**對自己的肇事行為是不清楚的,其自首行為顯示,被告人沒有逃避偵查抓捕,主觀上根本不存在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
3、被告人**的先前行為不屬于最高院《解釋》規定六種情形之一。
根據《解釋》,構成逃逸的五種情形有: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酒后駕駛、無執照駕車、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嚴重超載駕駛等。
本案,被告人沒有后五種情形。盡管本案造成一人死亡的后果,交警隊認定**負事故的全部責任,但不能據此認定本案被告人具有逃逸情節。其理由如下:
首先,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交警隊據此認定**負事故的全部責任。這一認定是在確認**逃逸的事實基礎上做出。
但是,道路交通運輸管理法規與刑法的相關規定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概念不同。根據道路交通管理法規規定,交通事故后駕駛員應當積極履行搶救傷員與財產、保護現場、報案、接受處理等義務。因此,在發生事故后駛離事故現場,即構成道路管理法方面的“逃逸”,應當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
在刑法領域,在法律規定的幾種情形下,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構成刑法上的“逃逸”,我國刑法將之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特別規定。如果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沒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又不具備酒后駕駛、無執照駕車等《解釋》規定的情形,即便行為人事后有駛離現場的逃逸行為,也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予以加重刑罰。
其次,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鑒定結論,是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法院應該行使審判權,對事故責任作出認定。
四、被告人**認罪悔罪態度較好,應予從寬處理
被告人**在公安機關和法庭上的供述完全一致,均如實陳述了交通事故發生的全過程,對自己構成交通肇事罪有深刻的認識,認罪態度很積極。
在交通事故發生以后,被告人積極籌錢,在案發后第二天就通過家屬給予了受害人家屬叁萬元的賠償。
被告人家庭條件差,經濟能力不好,但被告人明確表示愿意賠償的態度。**被關押在看守所期間,通過家屬積極籌措,對民事賠償部分盡了其最大的努力,已經與被害人的親屬已達成調解協議,目前按照協議全部賠償了被害人的經濟損失。無論從主觀上還是行為方面,被告人**均有悔罪的表現,沒有推卸和逃避,主動承擔了其應該承擔的責任。
五、被告人**具備適用緩刑的條件,適用緩刑不會造成危害社會的后果。
被告人**系初犯、偶犯,構成交通肇事罪不具有惡劣情節,具備適用緩刑的條件。
被告人認罪態度較好,主動投案,在公安機關如實供述肇事情節,明確表示要盡力補償受害人家屬的損失,并積極賠償,具有明顯悔罪表現。
被告人此前從未有任何犯罪行為或嚴重交通肇事情節,被告人**系部隊退役軍人,平時表現良好。請法庭考慮上述情況,考慮懲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刑罰效果,從輕處罰并適用緩刑,給**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以上意見,請合議庭充分考慮。
此 致
xxx人民法院
代理人:李x
以上就是小編關于2022交通肇事辯護詞范本的介紹。根據文章內容,小編提醒的是,辯護詞一般是由代理人進行書寫,是在辯護人辯護的過程會根據辯護詞里面的內容更具體的體現出其證據以及事情的經過。還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識,歡迎上網站進行咨詢解答。